[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铁企业的煤气平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6194.2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6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昭平 |
主分类号: | F17D1/04 | 分类号: | F17D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铁企业 煤气 平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铁企业的煤气回收利用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钢铁企业的煤气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钢铁企业有些生产工艺如制焦、转炉炼钢和高炉炼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煤气作为副产品。与此同时,炼铁热风炉、烧结机、制粉炉,转炉炼钢和轧钢等生产单元又需要消耗煤气。因此钢铁企业的煤气平衡问题自始至终都是需要考虑的。
但是,煤气平衡问题在传统思想中并未受到重视。所谓的煤气平衡也仅限于将所发生的煤气,能够满足自身的需要后,将余下的部分,直接排放掉,或经燃烧后排放掉;这会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规模稍大的钢铁企业,将副产的煤气用作化工产品的原料;而化工设施的投入巨大,现有国内占据钢铁产量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他们基本上都没有能力采取这种措施。
一般来说,只要副产的煤气够用的,企业就会认为已经很好的解决了内部的煤气平衡问题。基于这样的观念,又由于煤气出产量往往大于消耗量。所以,企业不对各煤气使用单元的用气量,特别是如何降低单位产品耗气量做深度研究。因此,在企业的传统做法中,煤气平衡的观念尽管是存在的,许多企业也会制作煤气平衡使用表,但是这种煤气平衡观念是粗放式的,是比较原始的煤气平衡观念,没有考虑到节能的因素。并未形成实质性的煤气平衡理论,不能够对钢铁企业产生的煤气进行充分的利用以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钢铁企业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自身产生的煤气的煤气平衡装置,使得钢铁企业实现真正的煤气平衡,进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钢铁企业的煤气平衡装置,煤气回收管道的一端与煤气排放装置连接,另一端与煤气储存装置连接,所述煤气储存装置通过煤气输出管道与用气装置连接,煤气收集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煤气输出管道连接、另一端与燃气发电装置连接。
上述用于钢铁企业的煤气平衡装置,所述煤气排放装置为焦炉、转炉和高炉,所述焦炉通过第一煤气回收管道与所述煤气储存装置连接,所述转炉通过第二煤气回收管道与所述煤气储存装置连接,所述高炉通过第三煤气回收管道与所述煤气储存装置连接,所述第三煤气回收管道上设置有TRT发电装置。
上述用于钢铁企业的煤气平衡装置,所述用气装置为热风炉、烧结装置、制粉炉、用气转炉和轧钢装置。
上述用于钢铁企业的煤气平衡装置,所述燃气发电装置通过输电线与变压器连接,所述变压器与厂电网连接。
上述用于钢铁企业的煤气平衡装置,所述煤气输出管道和所述煤气收集管道上设置有气体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钢铁企业的煤气平衡装置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将钢铁企业现行的煤气排放出口一律取消,将煤气发生单位与煤气使用单位全部以密闭的管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煤气循环体系。首先通过TRT发电技术,将高炉煤气的压力回收利用,再在系统的末端,设置一套燃气发电装置,将剩余的煤气全部回收发电。原有煤气平衡体系是开放式的,本系统采用封闭循环体系,将原先直接对空排放的煤气全部进行回收利用发电,同时强调各用气节点的煤气使用量的节省。此外,在系统中采用了自行开发研制的煤气平衡综合控制软件,从而确保燃气发电供气的平稳,也是本系统的重要创新点。企业实施这项技术后,因为不再有含污染物质气体直接对外排放,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节能效益显著。以我们的样板工程,江苏溧阳钢铁有限公司为例,利用剩余煤气进行发电的装机容量为30MW,年发电量为2亿度,相当于每年为国家节约标煤76296吨。能够为全厂提供19%的生产用电量。加上系统内利用煤气余压发电的TRT发电技术,可为该企业解决36%的电力供应。此外,一般火力发电,燃煤的做功率只有20%左右,而本系统采用的燃气与蒸汽混合动力发电,能量转换率可达到40%以上。本实用新型为钢铁企业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自身产生的煤气的煤气平衡装置,使得钢铁企业实现真正的煤气平衡,进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钢铁企业的煤气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钢铁企业的煤气平衡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11-焦炉,12-转炉,13-高炉,21-第一煤气回收管道,22-第二煤气回收管道,23-第三煤气回收管道,3-煤气储存装置,4-煤气输出管道,5-燃气发电装置,6-煤气收集管道,71-热风炉,72-烧结装置,73-制粉炉,74-用气转炉,75-轧钢装置,8-变压器,9-TRT发电装置,10-气体压缩机,101-厂电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昭平,未经杨昭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61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