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结合的流体分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6273.3 | 申请日: | 200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8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泽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泽生 |
主分类号: | F28F9/22 | 分类号: | F28F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结合 流体 分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装置,尤其涉及制冷或制暖用的分流设备。
背景技术
流体分流技术涉及到很多行业,现拿制冷行业来说。
目前,冷凝器多采用为两种方式设计:
●一种是多孔式导流的设计,在冷凝区设有多根导流管,流体由导流管上设有的多个细孔散发开来,由于每个细孔距离进气总管的位置不一样,流体能量的流失也不一样,即每处的流体流速及流体密度都不相同,从而导致这种设计出来的冷凝器供气不均匀。
●一种是单管式导流的设计,在冷凝区里面仅设有一根通过弯曲增长的导流管,由于导流管的长度正常,进入导流管的流体,停留在冷凝区的时间就会加长,达到散热效果,但其缺点在于,对于大量的散热需求,该长管的横截面面积要越大,导管来回弯曲增长的其次也将越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流体进行多次分流,以达到均匀分流效果的流体分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级结合的流体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设有N级分流系统,每级分流系统包括:若干导流分管和进流总管,所述分流系统满足:第N-1级的导流分管为第N级的进流总管;所述导流分管与进流总管通过一内设有S个隔板的分流部件直接或间接连通。
它还包括M级聚合系统,每级聚合系统包括:若干导气分管和出气总管,所述导气分管与出气总管通过一聚合部件连通,所述聚合系统满足:第M-1级的导气分管为第M级的出气总管。
所述分流部件呈管状,所述各隔板配合满足:使得分流部件被隔分成S+1个独立腔体。
它还包括过渡管,所述过渡管的数量与导流分管相同且各过渡管均通过腔体与对应导气分管连通。
它还包括一承接部件,所述各过渡管的进流端口共同通过承接部件连通到进流总管的出流端口。
它还包括一内设有导流槽孔的导流部件,导流槽孔的数量与导流分管相同且各导流槽孔均通过腔体与对应导气分管连通,所述各导流槽孔的进流端口共同连通到进流总管的出流端口。
所述导流部件与分流部件采用焊接。
所述分流部件呈中空球状,各隔板均设有若干通孔,各隔板的一端共同通过一转轴连接组合成一体,分流部件的腔壁设有与转轴相匹配的衔接槽,衔接槽与转轴的配合满足:当流体进入分流部件,各隔板在流体的冲击力下,可绕转轴做旋转运动。
所述分流部件呈管状或呈中空球状,内置于连接部件的各隔板均设有若干通孔,各隔板配合满足:分流部件内部流体仅能通过通孔进入导气分管。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新型导气分管与进气总管通过一内设有S个隔板的分流部件连通,S个隔板将分流部件分隔成S+1个腔体,使得进入分流部件的流体被分流,克服了流体过于集中导流的问题。
隔板上设有通孔,在压力作用下,流体通过通孔后呈喷洒状,最大程度的达到了流体分流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分级示意图;
图3为隔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新型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新型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新型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新型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新型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级结合的流体分流装置,它设有2级分流系统,每级分流系统包括:若干导流分管和进流总管,所述分流系统满足:第1级的导流分管为第2级的进流总管。
第2级分流系统:
所述导流分管1与进流总管2通过一内设有S个隔板3的分流部件4间接连通;所述分流部件4呈管状,所述各隔板3配合满足:使得分流部件4被隔分成S+1个独立腔体;它还包括过渡管5,所述过渡管5的数量与导流分管1相同且各过渡管5均通过腔体与对应导气分管1连通;它还包括一承接部件6,所述各过渡管5的进流端口共同通过承接部件6连通到进流总管2的出流端口;
所述导流分管a与进流总管b通过一内设有S个隔板c的分流部件d间接连通;所述分流部件d呈管状,所述各隔板c配合满足:使得分流部件d被隔分成S+1个独立腔体,它还包括一内设有导流槽孔e的实心导流部件f,导流槽孔e的数量与导流分管a相同且各导流槽孔e均通过腔体与对应导气分管a连通,所述各导流槽孔e的进流端口共同连通到进流总管b的出流端口,所述导流部件f与分流部件d采用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泽生,未经周泽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62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