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流泵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7424.7 | 申请日: | 200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4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薛清祥;高清祥;崔会凯;尤秋彦;聂楷;刘广林;宁晓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F5/10 | 分类号: | F04F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唐维宁 |
地址: | 3002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流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采油生产水力泵,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源来自下方的射流泵。
背景技术
在底水油藏生产中后期,油井不可避免出现见水现象,如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控水措施,将造成产量迅速递减,采收率下降,开发效果变差,油水分采技术是开采底水油藏的技术之一。现有底水油藏开采大多采用堵水+控水相结合,机堵+化堵相结合技术,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和水脊、水锥现象的发生;也有利用双作用泵进行油水分采作业,双作用泵的上下两个整筒抽油泵分别开采底水油藏上部的油和下部的水,采用分层生产管柱控制不同层系的开采速度,从而提高油井开发效果和最终采收率。
射流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水力泵,没有运动部件,靠动力液与地层流体的能量转换实现抽油,射流泵的射流元件主要有喷嘴、喉管和扩散管,动力液通常来自泵的上方。
现有电动潜油离心泵--射流泵工作流程为电动潜油离心泵下在浅井(口袋井)或报废井中作为动力泵,可实现电动潜油离心泵与射流泵的有机结合,提高采油工作效率。但该系统在采油生产井附近需要有另一口井作为动力源井,不能充分利用底水油藏中底水实现油水分采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射流泵动力液来自泵的上方,不能充分利用底水油藏中底水作为动力源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射流泵。本实用新型射流泵能够通过其下方电动潜油离心泵排出的底水作为射流泵的动力液完成采油生产作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射流泵包括泵体、泵芯,泵芯位于泵体内,泵筒、变扣接头、连接筒、进油接头、下接头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组成泵体;进油接头上有径向进油孔;连接筒上端面与变扣接头内凸台下端面之间安装有上密封套,下接头上端面与进油接头内凸台下端面之间安装有下密封套;泵芯外圆周上固定安装的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分别位于泵体的上密封套和下密封套处形成密封。泵芯的打捞头、连接头、出口接头、泵芯连接筒、三通、泵座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打捞头下端盲孔处的径向锁块槽内对称安装有锁块;锁块上的径向通孔内安装有弹簧,通孔外端固定安装有固定销;锁块凸台下端为斜面,凸台上端卡在泵筒内凸台的下方;出口接头与三通之间的泵芯连接筒内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扩散管、喉管、喷嘴支撑套;喷嘴支撑套的内凸台与三通之间固定安装有喷嘴;喷嘴的喷口朝上,喉管、扩散管的大口径端朝上;扩散管上方的出口接头为下部有孔的盲孔管,管壁上有径向油水混合液出口;泵芯的出口接头以上部位与泵体之间有轴向液流通道;三通外圆至喷嘴支撑套、喉管、扩散管、出口接头内孔之间有轴向液流通道;进油接头外圆周上固定安装有滑套,进油接头与滑套通过滑套剪钉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潜油电泵抽取底水油藏中的大量底水为射流泵提供动力液,提高油井开发效果和最终采收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底水油藏油水分采管柱中射流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中:1.打捞头,2.锁块,3.锁块垫片,4.连接头,5.加重杆,6.泵筒,7.变扣接头,8.上压环,9.上密封套,10.连接筒,11.喉管,12.喷嘴支撑套,13.下密封套,14.泵座,15.下接头,16.滑套,17.下密封环,18.进油接头,19.三通,20.喷嘴,21.扩散管,22.泵芯连接筒,23.上密封环,24.出口接头,25.原油流道,26.油水混合液出口,27.径向进油孔,28.泵体,29.泵芯,30.弹簧,31.固定销,32.滑套剪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射流泵,包括泵体28、泵芯29,泵芯29位于泵体28内孔中。
泵体28由泵筒6、变扣接头7、连接筒10、进油接头18、下接头15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组成。进油接头18上有径向进油孔27;连接筒10上端面与变扣接头7内凸台下端面之间安装有上密封套9,下接头15上端面与进油接头18内凸台下端面之间安装有下密封套13。泵芯29外圆周上固定安装的上密封环23和下密封环17分别位于泵体28的上密封套9和下密封套13处,并形成径向密封。泵芯29的上密封环23以上部位与泵体28内孔之间为环空,形成轴向液流通道。
为了保证泵体28中各零部件连接和密封的可靠性,变扣接头7与泵筒6、连接筒10通常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并由紧定螺钉固定,以及在连接处加装径向密封圈;进油接头18与连接筒10、下接头15通常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并由紧定螺钉固定,以及在连接处加装径向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74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静脉留置针
- 下一篇:纤维蛋白封闭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