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室便捷灭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7859.1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8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赵京;方刚;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刚;赵京 |
主分类号: | A62C3/07 | 分类号: | A62C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便捷 灭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灭火装置,主要应用于小型汽车等公路运输工具的发动机自燃灭火。
技术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汽车火灾的发生也愈加频繁。汽车起火原因众多,其中以发动机室自燃起火最为常见。发动机室空间狭小,部件众多,易燃液体集中。起火后车盖不能掀起,否则会使空气大量进入,火势迅猛扩大而无法控制。用灭火器在车外直接喷射,灭火液无法进入发动机室内,灭火效果极差。因此一旦起火,驾驶员常常束手无策,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
国内外针对这一灭火难题,设计了众多灭火装置。有的采用传感器报警启动,实现自动灭火,但其在汽车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不够稳定可靠,常常出现误报。还有的采用固定在车内的灭火罐和复杂管路灭火,虽然灭火效果较好,但结构复杂,对车本体的改动太大,成本过高,不利于推广。纵观当前市场,尚无一种理想的装置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室便捷灭火装置,该装置具有安装简单可靠、成本较低、迅速反应且灭火效果良好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由布置在车外的灭火器装置和布置在发动机室内的管路部分两部分组成。其中:所述的车外灭火器装置由灭火器储存罐、转换接头和快速接头的套管组成,灭火器存储罐通过转换接头与快速接头的套管相连。所述的发动机室内的管路包括快速接头的插管、耐火软管和喷头,快速接头的插管通过耐火软管与喷头相连,在汽车车身打孔,快速接头的插管固定在孔中,快速接头的套管与快速接头的插管能够实现快速插拔的连接方式。喷头固定在汽车发动机后方,靠近雨刷挡板处,对准发动机盖,耐火软管固定在雨刷挡板下,或者藏于汽车前盖夹层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快速接头的套管与快速接头的插管组成快速插拔装置,实现起火情况下的快速插拔;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适用各种车型,无须对车身作较大改动,成本极低,但操作简单迅速且灭火效果良好,十分具有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汽车发动机室便捷灭火装置示意图
图2车外灭火器示意图
图3发动机室内管路示意图
图中:1、车外灭火器,2、发动机室内管路,3、灭火器储存罐,4、转换接头,5、快速接头的套管,6、快速接头的插管,7、耐火软管,8、喷头,9、雨刷挡板,10、汽车前身,11、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安装在小型汽车等运输工具上的发动机室便捷灭火系统,其结构如图1~图3所示,该装置由布置在车外的灭火器1和布置在发动机室内的管路2两部分组成。车外灭火器1由灭火器储存罐3、转换接头4和快速接头的套管5组成,灭火器存储罐3通过转换接头4与快速接头的套管5相连,如图2所示。发动机室内的管路由快速接头的插管6、耐火软管7和喷头8组成,快速接头的插管6通过耐火软管7与喷头8相连,如图3所示。在车身打孔,快速接头的插管6固定在孔中。快速接头的套管5与快速接头的插管6可以实现快速插拔的连接方式。
灭火器储存罐3采用市场上常用的1公斤1.2MPa压力的标准车用灭火器,卸下其上外部喷嘴,安装上转换接头4,并与快速接头的套管5相连,组成车外灭火器1。
快速接合方式由快速接头的套管5与快速接头的插管6实现。它们分别与位于车外的灭火器储存罐3和位于车内的耐火软管7相连接。这两部分一旦插合,便可自动锁紧,实现车外灭火器1与发动机室内管路2的快速连接。
快速接头的插管6,通过直接在车身打孔,固定在车身上。耐火软管7选用质地柔软但有一定耐火和耐压性能的橡胶管制成,可以根据不同车型选择不同的布管方式,既可安装在雨刷挡板下,也可藏于汽车前盖夹层中。
喷头8固定在发动机后方,靠近雨刷挡板处,具体位置由不同车型决定。对准发动机盖,方向可以微调。
当发生火灾时,驾驶员拿起放在驾驶室内的车外灭火器1,迅速来到车前侧部。将车外灭火器上的快速接头的套管5对准车身上的快速接头的插管6插合,并自动锁住,实现车外灭火器1与发动机室内管路2的快速接合。然后拔下灭火器储存罐3上的保险,按动其上阀门,干粉在气体压力作用下喷出,经过耐火软管7,从喷头8中喷射而出,撒向发动机整个表面,并弥漫到整个发动机室,达到灭火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刚;赵京,未经方刚;赵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78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发出声响与改变形态的削铅笔器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泡沫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