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干馏炉的配气调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77897.7 | 申请日: | 200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1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辉;刘振强;张毅;苗文华;朱永平;石长江;程建龙;白中华;何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能华源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49/02 | 分类号: | C10B49/02;C10B5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馏 调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干馏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煤干馏炉的配气调温装置。
背景技术
干馏是固体或有机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干馏的结果是生成各种气体、蒸气以及固体残渣。气体与蒸气的混合物经冷却后被分成气体和液体。干馏是人类很早就熟悉和采用的一种生产过程,如干馏木材制木炭,同时得到木精(甲醇)、木醋酸等。在煤的化学加工中,干馏一直是重要的方法。煤经过干馏后,原料的成分和聚集状态都将发生变化,产物中固态、气态和液态物质都有,可得到半焦、煤焦油、粗氨水以及焦炉气。
德国鲁奇煤和石油技术公司在1926年开发的一种加压移动床煤气化设备,即鲁奇炉,其至今依然在被广泛的改进和应用。其特点是煤和热载体(蒸汽和氧气)在炉中逆流接触,煤在炉中停留时间1~3h,压力2.0~3.0MPa。适宜于气化活性较高,块度3~30mm的褐煤、弱粘结性煤等。
鲁奇煤气化炉为立式圆筒形结构,炉体由耐热钢板制成,有水夹套副产蒸汽。煤自上而下移动先后经历干燥、干馏、气化、部分氧化和燃烧等几个区域,最后变成灰渣由转动炉栅排入灰斗,再减至常压排出。热载体则由下而上通过煤床,在部分氧化和燃烧区与该区的煤层反应放热,达到最高温度点并将热量提供气化、干馏和干燥用。粗煤气最后从炉顶引出炉外。煤层最高温度点必须控制在煤的灰熔点以下。煤的灰熔点的高低决定了热载体H2O/O2比例的大小。高温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蒸汽,进入气化区进行吸热气化反应,再进入干馏区,最后通过干燥区出炉。粗煤气出炉温度一般在250~500℃之间。
鲁奇炉由于出炉气带有大量水分和煤焦油、苯和酚等,冷凝和洗涤下来的污水处理系统比较复杂。生成气的组成(体积%)约为:氢37~39、一氧化碳17~18、二氧化碳32、甲烷8~10,经加工处理可用作城市煤气及合成气。鲁奇炉现已发展到Mark V型,炉径为5.0m,每台产气量可达100000m3/h,已分别应用于美国、中国和南非。
目前常用的上述鲁奇炉及其改进型均存在的问题是,在对煤块进行干燥和/或干馏处理的区域中通入热载体的调温装置分别设有供热、冷气的管道,其中的热气管由于长时间受热,其容易发生老化、开裂,进而影响整个鲁奇炉的干馏产物的生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煤干馏炉的配气调温装置中的热气管容易发生老化、开裂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外冷内热、外层对内层管道气保护作用的配气调温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煤干馏炉的配气调温装置,包括:
冷气管,其向混合室中通入冷气;
热烟气管,其设置在所述冷气管的内部、向所述混合室中通入热烟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气管与所述热烟气管中心线同轴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气管与所述热烟气管的直径之比为1.2∶1至3∶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气管与所述热烟气管的直径之比为1.7∶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冷气管与所述热烟气管的气体出口处,在所述冷气管与所述热烟气管之间设有旋流叶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配气调温装置,其为双层套管结构,采用冷气和热气同时进入的方式,外层走冷气,内层走热气,外层冷气对内层管道材料起到降温保护作用,从而降低了对其材料性能的要求。
此外,在内、外两层管口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旋流叶片,这样气体在经过管口时扰动性得到了增强,从而使气体混合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煤干馏炉的配气调温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配气调温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1-冷气管,2-热烟气管,3-混合室,4-混合室炉壁,5-旋流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能华源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能华源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78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浸出蒸脱机内部落料装置
- 下一篇:新型标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