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现场检测热箱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78130.6 | 申请日: | 200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5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任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世纪建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围护结构 现场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学检测仪器,具体讲是一种属于建筑节能热学检测设计及建筑物理教学实验模拟稳定热环境的仪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热箱,多由小规模厂家生产,由于热箱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不足,生产的热箱结构不当,存在保温性能差或者质量上的严重问题等等,给墙体传热系数的测量带来很大误差,严重影响科学实验且浪费能源。具体缺陷如下:
1、箱内只设置一层导流均热板,加热元件的辐射热影响导流板本身温度的均匀性,因导流板对墙体表面也有热辐射,故单层导流均热板结构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传感器直接从箱体与墙体间过线,破坏了箱体内的热环境,热量损失严重,增加了热箱的负荷,降低了热箱的稳定性,对热箱的寿命也有一定影响。
3、进行试验时箱体的支撑不方便、不牢固,不严密,容易造成热量损失,一旦热箱脱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带来很大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热环境稳定、精确性高且便于操作的热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热箱,包括双层隔热导流板结构,传感器即插即用装置和自支撑结构三大部分。
其中,所述的双层隔热导流板结构,有效避免热辐射,使热环境更稳定,试验精确性更高;所述的传感器即插即用装置,从箱体内过线,不影响热箱的密封性,且操作简便;所述的自支撑结构,可以使箱体紧扣于墙体,保证了热箱的密封性和牢固性。
作为改进,所述的层隔热导流板结构(1)中导流均热板(1.3)和置于导流均热板(1.3)与加热元件(1.1)之间的隔热板(1.2)。所述的双层隔热导流板(1)也可为一层或两层导流均热板(1.3)与一层或两层隔热板(1.2)的排列组合。
作为改进,所述的传感器即插即用装置(2)包括控制面板(2.1)和双通道音频插座(2.2),传感器从热箱内部过线,连接到固定于控制面板(2.1)上的双通道音频插座(2.2)上,从而使外部采集数据的仪器可通过连接线接到双通道音频插座(2.2),即插 即用。所述的双通道音频插座(2.2)可以用类似的电子元器件代替。
作为改进,所述的自支撑结构(3)包括支撑杆组件(31)和底部带有防滑橡胶的底座(3.4),以及用来连接箱体与支撑杆组件(31)和支撑杆组件(31)与底座(3.4)的连接板(3.1)、连接头(3.2)、耳板(3.3)等连接件。利用支撑件底座(3.4)的防滑功能和箱体的自重将热箱巧妙的牢牢扣紧于墙面,保证了热箱的密封性。所述的支撑杆组件(31)包括支撑杆(4.1)、螺栓(4.2)、支撑杆(4.3),两个支撑杆(4.1)和(4.3)靠螺栓(4.2)连接,支撑杆(4.1)上留有若干孔位,利用这些孔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支撑杆组件的长度,从而调节热箱的高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述的支撑杆组件(31)可采用支撑杆(4.1)与支撑杆(4.3)之间螺纹连接,或两者靠中间转接件连接,转接件与两支撑杆间采用螺纹连接或螺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热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和有益效果:
1、由于采用了双层隔热导流板结构,将绝热层置于加热元件和均热导流板之间,隔离了加热元件辐射热对均热导流板的影响,避免了均热板上温度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减少了对墙表面温度辐射影响,墙体表面的温度均匀性直接关系到采集的数据。故此结构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
2、由于采用了传感器即插即用装置,用连接线即可将采集数据的仪器和传感器连接,无需现场布线,减少了工作量,使操作更加简便,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从热箱与墙体间过线带来的热量损失,保证了测试的稳定性和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
3、采用的自支撑结构,避免了现场再想办法支撑箱体的麻烦。该巧妙结构可以现场轻松的将箱体支撑牢固,并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箱体的高度,利用热箱的自重达到合理紧锁的效果,同时也压紧了箱口的密封条,使热箱和墙体紧密结合,大大减少了热量的损失,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热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热箱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热箱的双层隔热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热箱的传感器即插即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热箱的自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支撑杆组件31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热箱的支撑结构简化的物理模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世纪建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世纪建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81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