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靶材与背板实现精确定位的钎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78187.6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6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何金江;程轶欧;丁照崇;刘书芹;万小勇;王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08 | 分类号: | B23K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板 实现 精确 定位 钎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材料焊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靶材与背板的钎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靶材与背板实现精确定位的钎焊装置。
背景技术
半导体集成电路、存储记录以及显示器等领域镀膜用的靶材中,较常见的是圆片型靶材。通常背板的直径要大于靶材的直径,靶材与背板同心,两者通过胶结、钎焊、扩散焊等方式连接成一体。钎焊是靶材与背板连接的重要方法之一,焊接工艺简单,能够实现背板的重复利用,降低成本。
在采用In、Sn以及Sn合金等低温钎焊时,背板和靶材均加工到要求的尺寸,将In、Sn等焊料置于靶材与背板焊接面之间,通过加热加压实现焊接。在焊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钎焊过程中,靶材与背板均有较高的温度,在将靶材放置到背板上时,手工难以完全精确对中。由于靶材与背板焊接完成后,通常不进行机加工,因此,通过工艺控制靶材与背板焊接过程中的位置精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受热条件下,如何调节靶材与背板的相对位置,实现两者同心,保证靶材组件的尺寸精度就是一个难题。专利US 20050067469A1(Method forcentering a sputter target onto a backing plate and the assembly thereof)通过对背板和背板的结构进行设计,实现靶材与背板的精确定位,从而实现精密对中焊接。这种结构增加了加工难度,同时改变了靶材与背板的形状尺寸,可操作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针对圆片型靶材,提供了一种靶材与背板钎焊时的精确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圆形的背板置于加热台上,两个半圆形卡具通过两对螺栓螺母连接,紧密的套在背板的外圆上,半圆形卡具形成的完整圆环上装配有多个调节螺丝,通过调节螺丝的进给量,细微移动靶材的位置,实现靶材的精确定位,保证靶材与背板的同心;所述背板的中间放置放置要钎焊的靶材,背板与靶材之间涂有焊料,并在背板上靶材外侧的区域,贴有保护性胶带。
所述由两个半圆形卡具形成的完整圆环上分布有3~8个等间距的螺纹孔,调节螺丝拧在螺纹孔中。
所述调节螺丝的端部包有保护性的塑料或者橡胶皮套,防止对靶材外表面的划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不需要在靶材或背板上加工出定位结构,不改变靶材与背板的尺寸;在靶材与背板加热条件下,通过控制调节螺丝的进给量,实现靶材位置的精密微调,具有设备简易、操作简单、可控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精确定位钎焊时的装置剖面图;
图2是采用4个调节螺丝的钎焊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
1-靶材;2-焊料;3-调节螺丝;4-包套;5-胶带;6-半圆形卡具;8-背板;9-加热台;10-螺栓;11-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靶材与背板实现精确定位的钎焊装置,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将要钎焊的背板8和靶材1放置在加热台9之上,靶材通常包括Ag、Ni、Ti等,背板为无氧铜、CuCr合金等。在靶材1和背板8之间涂有In、Sn或者Sn合金的焊料2。在背板8上靶材1的外侧区域贴有保护用的胶带5,防止焊料2的四处流失,同时防止背板8表面被划伤。背板8的外侧用两个半圆形卡具6围住,并通过两对螺栓10和螺母11将其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由两个半圆形卡具6形成的完整圆环上分布有4个等间距的螺纹孔,调节螺丝3拧在这些螺纹孔中,在调节螺丝3的顶端套有耐高温的塑料或者橡胶制成的包套4,防止划伤靶材1的外表面。
加热板9加热背板8,熔焊焊料2,将靶材1放置在背板上,通过测量各个调节螺丝3的进给量,保证各调节螺丝位置处的半圆形卡具6到靶材1外侧的距离相等,如图1中的W1=W2。
调节完毕后,靶材1上面加重物,施加压力,撤去调节螺丝3,靶材1与背板8保温保压一段时间,完成焊接,再撤去压力,停止加热,松开螺栓10和螺母11,撤去半圆形卡具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81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锡球针
- 下一篇:夹持回转体薄壁工件三爪卡盘的卡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