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接种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8315.7 | 申请日: | 2009-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7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华;卢琦;杜敏;杨文斌;张宝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呼伦贝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11/00 | 分类号: | A0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胡剑辉;王漪 |
地址: | 1000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接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樟子松、落叶松等针叶树种的种子的接种器。
背景技术
樟子松、落叶松等针叶树种的成熟种子落到地上后,会被鸟类及鼠类其他动物取食,不利于种子的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接种器,能够防止种子被鸟类及鼠类等动物取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接种器包括:
框架,具有两个开口端;
上筛网,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一个开口端,所述上筛网具有大于种子直径的网孔;
下筛网,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另一个开口端,所述下筛网具有小于种子直径的网孔。
优选地,所述上筛网的网孔的孔径为2~5目。
优选地,所述下筛网的网孔的孔径≥7目。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筛网和下筛网,可以使种子能通过上筛网而落到下筛网上,使种子不落入土壤中,避免了种子被鸟类及其他动物吃掉,同时也避免了被鼠类动物取食,确保了种子的生长发育。
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新颖独特,适应性强,适合于不同的针叶树种,使用于樟子松等自然落种分布情况及落种量数据调查。易于掌握操作,便于维护保养,可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接种器包括:框架1,该框架1具有两个开口端11、12。在框架1的一个开口端11设置有上筛网2,上筛网2具有大于种子直径的网孔21,网孔21的孔径通常设置在2~5目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网孔21的孔径设计成2.03目,这样,就可以使樟子松的种子能够通过上筛网2的网孔21,而鸟类或是其它动物又没有方法从上筛网2取食到落到网孔21内的种子。在框架1的另一个开口端12设置有下筛网3,下筛网3具有小于种子直径的网孔31,网孔31的孔径通常设置为大于或等于7目,在本实施例中,网孔31的孔径设计成8.76目,这样,下筛网3正好能接住樟子松的种子,使种子不落入土壤中,可以防止种子被鼠类动物取食。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樟子松等种子下落的地面,从而起到了保护种子不被鸟类等其它动物取食,能够生长发育。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矩形两端开口的框架,也可以采用桶形或是其它形状的两端开口的框架。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呼伦贝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呼伦贝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83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木药液注杆瓶
- 下一篇:一种干喷湿纺吹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