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背压调节机构和弹性阀瓣的蒸汽安全阀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8793.8 | 申请日: | 2009-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9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青烽;杨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17/06 | 分类号: | F16K17/06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背压 调节 机构 弹性 蒸汽 安全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安全阀门,具体涉及一种带背压调节机构和弹性阀瓣的蒸汽安全阀。
背景技术
当前安全阀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站、冶金、核电、国防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加大了。为了节约能源,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电厂的设备,操作压力越靠近设备的设计压力,效率就越高,这样就造成操作压力与整定压力十分接近,对提供超压保护的安全阀性能的要求也就提高了。
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目前国内的安全阀一般存在两类问题:
其一是动作性能参数超标。在动力锅炉、乙烯裂解炉等高温高压容器的超压保护中,对于安全阀的动作性能参数要求非常高,要求超压≤3%,启闭压差≤4%。目前普通的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无法满足这些动作性能参数要求。因此,在高温高压蒸汽的工况下,普通安全阀无法满足苛刻的动作性能要求,而导致性能参数超标。
另一是密封性能差。安全阀属于超压保护装置,对于密封性能有严格的要求。在普通的弹簧载荷式安全阀中,起密封作用的是阀瓣的密封凸台,在高温、高压蒸汽介质工况下的密封性能较差。在受保护系统的压力非常高的情况下,一旦达到安全阀的整定压力,阀门就会自动开启。在开启到回座的过程中,阀瓣的密封凸台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在安全阀多次开启后,阀瓣的密封凸台由于冲击容易产生塑性变形而导致密封最终失效。
在高温、高压蒸汽介质下,具有优良动作性能和密封性能的蒸汽安全阀成为了在各行业实际使用中的迫切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背压调节机构和弹性阀瓣的蒸汽安全阀,它不仅能够在高压的情况下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而且具有优良的背压调节性能,使安全阀在完成额定排量后迅速回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带背压调节机构和弹性阀瓣的蒸汽安全阀,它包括阀座,阀座上连接有阀体,阀瓣由阀杆通过钢球压在阀座上,阀瓣的上部外套有衬套,衬套外套有导套,导套的下部位于阀体内,上部卡在阀体顶部,在阀体的顶部安装有阀盖,阀盖的空腔内安装有杆状部件阀杆,阀杆的一端与阀盖的顶部外的把手连接,阀杆上套有弹簧,阀杆穿过阀盖底端的圆孔,阀杆与阀座底端的圆孔之间套有调节环,调节环的下部为圆环状的压块,压块的下部为夹套,阀盖的底部与阀体的顶部之间形成背压腔。
所述的阀瓣底端为锥形导流锥状结构,阀瓣密封面上部为一与密封面成角度的斜面,该斜面延伸上去形成一个空腔,阀瓣通过或套螺纹与阀杆连接。
在阀瓣与阀座之间安装有下调节圈,下调节圈的外缘处与下定位螺钉相连接,下定位螺钉穿过阀体的侧面,螺钉头与下调节圈相接触;导套下部外还套有上调节圈,上调节圈的外缘处与上定位螺钉相接触,上定位螺钉穿过阀体的侧面,螺钉头与上调节圈相接触。
所述阀盖底部的一侧开有背压腔出口,与背压腔出口相对的另一侧开有背压腔出口,背压腔出口内通过锁紧螺母固定有背压钉。
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了在高温、高压蒸汽的工况下安全阀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动作性能以及调节性能。通过使用弹性阀瓣大大提高了该种蒸汽安全阀的密封性能。背压调节机构使安全阀的回座性能可以有效的得到调节,从而使该蒸汽安全阀具有小的超压和启闭压差的高性能参数,符合严格的节能减排要求和实际使用要求。并且本发明具有很高的动作性能参数,能达到超压≤3%,启闭压差≤4%。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带背压调节机构和弹性阀瓣的蒸汽安全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背压调节机构示意图;
图3弹性阀瓣示意图。
图中,1阀座;2阀体;3下定位螺钉;4下调节圈;5钢球;6上定位螺钉;7阀瓣;8上调节圈;9衬套;10导套;11背压腔出口;12背压钉;13锁紧螺母;14夹套;15调节环;16阀盖;17弹簧;18阀杆;19压块;20背压腔出口;21背压腔,2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87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