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流乳化防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79502.7 | 申请日: | 200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4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黄绍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绍业 |
主分类号: | E21B37/00 | 分类号: | E21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2552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流乳化防蜡装置,属于油田采油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井结蜡是采油经常遇到的问题。石蜡结晶析出聚集凝结,粘附于油管、抽油杆等油井设施的金属表面,减小了油流的流通面积,增加了原油的流动阻力,从而导致油井减产。结蜡严重时,可以把油井管线完全堵塞,导致停产。为解决以上难题,现场出现了多种防蜡技术:(1)化学药剂防蜡技术,如专利号为200910083137.7的“一种油井分散防蜡剂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以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羧酸钠盐等为组分的化学品防蜡配方;(2)热力防蜡技术,如专利号为200820020969.5的“电加热油管清蜡防蜡装置”,提供了一种以电缆、PTC电子陶瓷为主体的电加热防蜡方法;(3)机械防蜡技术:如专利号为03239734.8的“刮刀式清蜡工具”,提供了一种外表面固定有四个棱型刮刀的清蜡设备。除此之外,还有表面能防蜡技术、微生物防蜡技术等。
以上技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对油井防蜡都起到了不同的有益效果。但共同缺点是:操作工艺复杂、维护不方便、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旋流乳化防蜡功能的装置,从而使现场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一种旋流乳化防蜡装置由上接头、筒体、下接头组成,其特征是:筒体内腔具有多组旋流乳化组件和一组永磁组件,旋流乳化组件由左旋栅板、右旋栅板、中心散射片、隔离环组成,永磁组件由永磁体、磁极片、导流体、不锈钢护套、顶紧环、套筒组成。
所述的旋流乳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左旋栅板、右旋栅板、中心散射片依次按顺序排列,中间用隔离环隔开。
所述的永磁组件其特征在于永磁体、磁极片用胶粘剂封固在不锈钢护套内,两个导流体用胶粘剂分别固定在不锈钢护套两端。
所述的左旋栅板其特征在于表面圆周均匀分布6至12个射流口,且射流口的开口方向全部向左。
所述的右旋栅板其特征在于表面圆周均匀分布6至12个射流口,且射流口的开口方向全部向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旋流乳化防蜡和磁防蜡双重功能,防蜡有效期长,使用简单,维护方便,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整体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旋栅板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旋栅板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旋栅板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旋栅板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心散射片剖视图。
图中:1.上接头;2.筒体;3.导流体;4.永磁体;5.磁极片;6.不锈钢护套;7.套筒;8.顶紧环;9.中心散射片;10.右旋栅板;11.左旋栅板;12.隔离环;13.下接头;14.射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旋流乳化防蜡装置,图1可作为本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可作为本具体实施例的左旋栅板主视图,图3可作为本具体实施例的左旋栅板剖视图,图4可作为本具体实施例的右旋栅板主视图,图5可作为本具体实施例的右旋栅板剖视图,图6可作为本具体实施例的中心散射片剖视图。上接头(1)、筒体(2)、下接头(13)之间用螺纹联接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壳体。旋流乳化组件、永磁组件分别固定在筒体(2)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绍业,未经黄绍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95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