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麦克风的防水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9806.3 | 申请日: | 200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1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宏;张承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麦克风 防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手持装置的麦克风,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麦克风的防水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持装置(handheld device)已作为生活中常使用的辅助工具。举例而言,常见的移动装置包含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电话(mobile phone)、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等,这些移动装置的体积轻巧,携带方便,因此使用的人数越来越多、所需的功能亦越来越广、产品的应用更加多元。
其中,具有通话功能的手持装置上多设置有听筒及麦克风以进行通话功能。但在使用手持装置通话时,若是麦克风的收音效果不佳,则通话的对方会听到回声影响通话质量。此外,若是手持装置不慎落入水中,则水流容易由麦克风的收音孔流入,损坏手持装置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麦克风的防水机构,用以避免液体由麦克风的收音孔进入手持装置,以及提升麦克风的收音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手持装置中的麦克风的防水机构,手持装置包含有电路板、设置于电路板上的麦克风及对应于麦克风的收音孔。麦克风的防水机构包含套接于麦克风上的橡胶罩,及设置于收音孔上的防水膜。橡胶罩包含有导音道,导音道的两端分别面对收音孔及麦克风。
手持装置包含有上盖及与上盖卡合的下盖,收音孔为设置于下盖。麦克风的防水机构还包含有遮蔽罩,遮蔽罩设置于电路板上,遮蔽罩为罩住麦克风。麦克风包含有收音口,遮蔽罩包含有对应于收音口的开口,导音道为连接收音孔与开口。麦克风的防水机构还包含有缓冲材料,缓冲材料设置于防水膜与橡胶罩之间。该缓冲材料可为海绵。缓冲材料包含有对应于收音孔的通道。导音道的形状可为L形。
手持装置的收音孔设置有防水膜,以避免外界的液体不慎由收音孔进入手持装置,造成手持装置损毁。此外,更可通过橡胶罩的导音道将外界的声音导引至麦克风的收音口,提升收音效果及减少回音产生的情形。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的防水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的防水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爆炸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手持装置 150:橡胶罩
102:收音孔 152:导音道
110:上盖 160:防水膜
120:下盖 170:遮蔽罩
130:电路板 172:开口
140:麦克风 180:缓冲材料
142:收音口 182: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实用新型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
参照图1,其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的防水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麦克风的防水机构为应用在手持装置100之中。手持装置100包含有一上盖110、与上盖110卡合的一下盖120、设置于上盖110与下盖120之间的一电路板130、设置于电路板130上的一麦克风140及对应于麦克风140的一收音孔102。麦克风的防水机构包含有套接于麦克风140上的一橡胶罩150,以及设置于收音孔102上的一防水膜160。
本实施例中的收音孔102位于手持装置100的下盖120。橡胶罩150具有一导音道152,本实施例中的导音道152的形状为L形。导音道152为连接收音孔102及麦克风140,使外界的声音可以由收音孔102进入导音道152,接着,透过导音道152改变声音的行进路径,使声音经由导音道152的导引进入麦克风140,而由麦克风140接收。导音道152除可有效地将声音转向,使声音由收音孔102经由导音道152进入麦克风140,有效地提升收音质量之外,导音道152还可避免声音在手持装置100之中来回碰撞而产生回音的情形。
防水膜160为设置在手持装置100的收音孔102上,使得外界的液体不会由收音孔102进入手持装置100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98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面镂空挠性电路板
- 下一篇:微型扬声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