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79844.9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7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00 | 分类号: | H05K7/00;H05K7/14;G06F1/16;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弹性件对电路板进行避震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已逐渐普及于社会大众。笔记本电脑具有与一般桌上型电脑(desktop computer)相同的功能,再加上体积及重量均设计减少以让使用者方便携带,使其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笔记本电脑的价格的不断下降,某些使用者甚至以笔记本电脑直接取代桌上型电脑。此外,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手机亦为当下十分普及的电子产品。
不论是笔记本电脑或是手机都必须配置有电路板,而电路板可通过螺锁的方式固定于笔记本电脑或手机的外壳内。详细而言,电路板是直接与外壳内的螺柱接触,且螺丝则穿过电路板而螺锁于螺柱以将电路板固定。因此,当笔记本电脑或手机受到外力冲击时,电路板会受到来自外壳的冲击力而造成螺丝松脱、组装精度位移或是对系统运作的稳定度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通过弹性件对电路板进行避震,以降低外部冲击力对电子装置内部结构造成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外壳、电路板、螺丝、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外壳具有螺柱。电路板配置于外壳内。螺丝具有相连接的止挡部及螺纹部,其中螺纹部穿过电路板并螺锁于螺柱,且电路板位于止挡部及螺柱之间。第一弹性件套设于螺柱并承顶于电路板及外壳之间。第二弹性件套设于螺纹部并承顶于止挡部及电路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弹性件的高度大于螺柱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板具有开孔,螺纹部通过开孔穿过电路板,开孔的孔径小于第一弹性件的外径,且孔径小于第二弹性件的外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板具有围绕开孔的导电区,与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弹性件为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弹性件为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弹性件为橡胶套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弹性件为橡胶套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弹性件包括上端部及下端部。上端部套设于止档部并承置于电路板。下端部连接于上端部且套设于螺纹部,并承顶于止档部及螺柱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壳具有金属溅镀层,与第一弹性件接触。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分别将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套设于螺柱及螺丝的螺纹部,而使第一弹性件承顶于外壳及电路板之间,并使第二弹性件承顶于电路板及螺柱之间。藉此,当外部冲击力作用于电子装置时,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可藉其弹性力对电路板进行避震,以达到缓冲外部冲击力的效果,进而降低外部冲击力造成螺丝松脱、组装精度位移或系统运作的稳定度下降的机率。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电子装置 110、210:外壳
110a:金属溅镀层 112、212:螺柱
120、220:电路板 122:开孔
122a:导电区 130、230:螺丝
132、232:止挡部 134、234:螺纹部
140、240:第一弹性件 150、250:第二弹性件
152:上端部 154:下端部
D1、D2、D4:外径 D3:孔径
L1、L2: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包括外壳110、配置于外壳110内的电路板120、螺130、第一弹性件140及第二弹性件150。电子装置100例如为笔记本电脑或手机,而电路板120则为笔记本电脑或手机内的主机板或电路板,并通过螺130螺锁于外壳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98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从生物气生产合成气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电梯设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