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刹盘式制动前桥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80277.9 | 申请日: | 200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6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忠义;李秀波;王海勇;王汝刚;张振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城市义和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06 | 分类号: | B60T1/06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张曰俊 |
地址: | 2622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刹盘式 制动 前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确切的说是一种气刹盘式制动前桥。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5.5T气刹制动重卡前桥均为鼓式制动,鼓式制动前桥制作简单,但其散热性差,热稳定性差,水稳定性差,制动稳定性差等,尤其是在城市行驶或连续下坡行驶,易由于降温慢而引起制动衬片的热衰退,造成制动失效,引发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气刹鼓式制动器前桥的缺陷和不足,结合汽刹制动系统,开发成功的一种用于气刹重卡商用车,能替代鼓式制动器前桥的气刹盘式制动器前桥,从而满足重卡汽车的制动要求,提高制动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转向横拉杆总成1与转向节臂4与转向节18联接,转向节18通过主销25与推力轴承6、调整垫圈5和前轴3联接,下主销堵盖总成26拧到转向节销端部,直拉杆臂2联接到转向节18上,油封7固定在轮毂11上,油封圈8过盈配合到转向节18轴颈,轴承19和轮毂11依次联到转向节18上,制动盘23通过六角头螺栓24联接到轮毂11上,轴承17安装在轮毂的外侧轴承孔内,依次将锁紧垫片13、转向节螺母15装在转向节轴头上,用开口销锁紧,然后将轮毂盖12用螺栓固定到轮毂11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气室将制动力作用在制动块上,依靠制动盘与两侧的制动块之间的摩擦产生制动力矩,摩擦片与制动盘无摩擦增力作用,摩擦片尺寸不大,能够保证制动时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制动时,摩擦片与制动盘单位压力高,易将沾附在摩擦片上的水分挤压出,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水分甩掉,保证了制动时的水稳定性;制动力矩与气室的推力成线性关系,无自行增势作用,因此,制动时的制动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向横拉杆总成2.直拉杆臂3.前轴4.转向节臂5.调整垫圈6.推力轴承7.油封8.油封圈9.气室总成10.连接螺栓11.轮毂12.轮毂盖13.锁紧垫片15.转向节螺母16.车轮螺栓17、19.轴承18.转向节20.限位螺栓22.制动钳总成23.制动盘24.六角头螺栓25.主销26.下主销堵盖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转向横拉杆总成1与转向节臂4与转向节18联接,转向节18通过主销25与推力轴承6、调整垫圈5和前轴3联接,下主销堵盖总成26拧到转向节销端部,直拉杆臂2联接到转向节18上,油封7固定在轮毂11上,油封圈8过盈配合到转向节18轴颈,轴承19和轮毂11依次联到转向节18上,制动盘23通过六角头螺栓24联接到轮毂11上,轴承17安装在轮毂的外侧轴承孔内,依次将锁紧垫片13、转向节螺母15装在转向节轴头上,用开口销锁紧,然后将轮毂盖12用螺栓固定到轮毂11上。
工作原理描述:
前轴3通过板簧孔和汽车钢板弹簧相连接,固定在汽车的车架上;轮毂11和制动盘23通过连接螺栓10连接在一起,通过轴承17和19、油封7、油封圈8、锁紧垫片13、转向节螺母15、轮毂盖12装在转向节18上,通过主销25、推力轴承6、调整垫圈5,与前轴3连成一体。车轮用车轮螺栓16连接在轮毂11上,实现了前桥的承载功能。
转向节18的下端面与前轴3之间装有推力轴承6,减少转向阻力,使转向轻便。转向节18上端面与前轴3之间装有调整垫圈5,用来调整转向节18与前轴3的间隙。转向节18的锥孔用来安装转向节臂(梯形臂)4,转向横拉杆总成1连接转向节臂(梯形臂)4,构成转向梯形。良好的转向梯形可以减少轮胎的磨损和前轮的摆振。转向直拉杆将力作用在直拉杆臂2上后,通过横拉杆总成1将力作用左右两车轮上,实现整车的转向功能。由于转向梯形的存在,车轮的内转向角大于外轮转向角。
制动钳总成22通过六角头螺栓24安装在转向节上,当直拉杆总成带动直拉杆臂受到向前或向后的外力时,使得前轮毂11围绕转向节18轴径旋转,前轮毂11带动车轮和制动盘23转动,实现车辆的行驶。当需要制动时,制动钳总成22的摩擦片压紧在制动盘23的两侧面上,给旋转的制动盘一个反向力矩,由于制动盘23与轮毂11为刚性连接,在反向力矩的作用下把整车动能转化为摩擦热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城市义和车桥有限公司,未经诸城市义和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02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动车驾驶员防磕睡紧急自动停车装置
- 下一篇:车用电子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