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肝胆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80621.4 | 申请日: | 2009-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4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胡安详;赵政敏;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安祥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500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肝胆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肝胆引流管。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的肝胆引流管大都是用一根拉绳与锥形头连接,通过拉绳调节锥形头和导流管之间的距离,使弹性支杆弯曲,从而调整引流口的开度,因此存在以下不足:引流口的开度不便于精确调节,引流效率低,引流速度慢;在调节引流口开度时,由于缺少导向结构,因此易发生锥形头偏移,划伤患者的现象,引流存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肝胆引流管,它可精确调节引流口的开度,引流效率高,引流速度快,并可有效地防止调整引流口开度时锥形头偏移划伤患者,安全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肝胆引流管,包括导流管,导流管内开设管腔,导流管的后端设置基座和环形外凸沿,基座和环形外凸沿之间构成凹槽,导流管的前端设置数根弹性支杆,相邻两根弹性支杆之间构成引流口,弹性支杆上安装锥形头,环形外凸沿的外周安装套管,套管的内壁上设置环形内凸沿,环形内凸沿位于凹槽内,套管的内腔内安装移动块,移动块与套管螺纹连接,导流管内安装连杆,连杆的前端与锥形头连接,连杆的后端安装移动块,移动块上开设数个通孔,套管的后端设置连接头。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自锥形头顶部向后开设引流腔,引流腔延伸至连杆中部,连杆的侧壁上开设侧孔,侧孔与引流腔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装有连杆,通过拉动连杆调节引流口的开度,连杆可对锥形头起导向作用,可有效的防止锥形头相对引流管移动时发生偏移,安全性较好;连杆通过丝杠螺母机构移动,可大为提高调整引流口的精度,引流效率高,引流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锥形头 2引流口 3弹性支杆 4管腔 5连杆 6基座 7环形内凸沿 8环形外凸沿 9移动块 10套管 11内腔 12连接头 13通孔 14导流管15凹槽 16开口 17引流腔 18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肝胆引流管,包括导流管14,导流管14内开设管腔4,导流管14的后端设置基座6和环形外凸沿8,基座6和环形外凸沿8之间构成凹槽15,导流管14的前端设置数根弹性支杆3,任相邻两根弹性支杆3之间构成引流口2,弹性支杆3上安装锥形头1,环形外凸沿8的外周安装套管10,套管10的内壁上设置环形内凸沿7,环形内凸沿7位于凹槽15内,环形内凸沿7位于凹槽15配合,可防止套管10与导流管14脱离,套管10的内腔11内安装移动块9,移动块9与套管10螺纹连接,导流管14内安装连杆5,连杆5的前端与锥形头1连接,连杆5的后端安装移动块9,移动块9上开设数个通孔13,套管10的后端设置连接头12。套管10、移动块9和连杆5连接构成丝杠螺母机构。
使用时,一手握住基座6,另一只手转动套管10,由于移动块9与连杆5固定连接,连杆5与锥形头1固定连接,锥形头1通过弹性支杆3与导流管14固定连接,因此移动块9可在套管10的转动作用下沿套管10直线移动,从而调整锥形头1与导流管14之间的距离,达到调整引流口开度的目的,调整精度高,且可使引流口的开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
如图1所示,为提高引流效率,可自锥形头1顶部向后开设引流腔17,引流腔17延伸至连杆5中部,连杆5的侧壁上开设侧孔18,侧孔18与引流腔17相通。引流时,部分液体可自开口16进入引流腔17,并有侧孔18进入管腔4,与由引流口2引入的液体汇合后,经通孔13流入内腔11内,最终由连接头12排出,从而达到引流目的。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安祥,未经胡安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06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管夹持器
- 下一篇:正压闭路可调温度氧气呼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