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扭矩深孔钻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82571.3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1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马增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黄海机械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04 | 分类号: | E21B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勘探设备,特别是一种大扭矩深孔钻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深部找矿勘探工作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有的国产深孔地质岩芯钻机已不能满足钻探市场的需求。普通的立轴式导向钻机,不适应大口径深孔的钻进工艺;钻进时立轴的导向是靠立轴导管。两端油缸活塞杆只是起辅助导向,油缸与活塞间的非金属密封,属非刚性物,导向刚性较差。立轴升到上端工作位置时,刚性不足。钻进深到一千米,立轴升到上端工作时,立轴摆动严重,油缸和活塞杆组基本起不到导向的作用。钻进时由孔底不规则岩层或卵石层返上来的力,再加立轴和立轴导管间的间隙,使钻机的液压卡盘和压梁组是在晃动加跳动的复合运动中工作,压梁内的轴承,工作时的轴向和径向复合负载加大,轴承疲劳寿命降低。造成钻孔到中途,轴承损坏,不得不更换轴承,更换轴承要停机,给用户带来一定的损失,用户反映较大。另外,通常的传统转盘(即石油和工程用转盘),是独立的动力、减速机构,水平输入通过锥齿伞齿轮转向,使用范围窄,不能适应小口径深孔的钻进需要。市场对性能更好,钻进能力更强,使用领域更广的钻机需求更加迫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钻进能力强、使用领域广的大扭矩深孔钻机。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大扭矩深孔钻机,包括回转器、分动箱、卷扬机、变速箱离合、液压机构、动力、机架,其特点是:在机架前部的孔口处设有大扭矩转盘,大扭矩转盘的后部设有竖向设置的输入轴,输入轴通过中间减速齿轮与大扭矩转盘的大齿轮连接,输入轴的上端通过万向连轴节连接有立轴卡套,立轴卡套与回转器的立轴下端配合连接,在大扭矩转盘的盘口设有补心传扭套。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回转器立轴的工作行程为1000毫米。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回转器的压梁左右肩分别设有刚性导向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立轴式导向钻机的基础上增加了转盘机构,当进行立轴式液压给进钻进时,此时转盘仅做孔口工作平台用;如果孔径大且更深,钻进扭矩不足时,用自身移动油缸将钻机向后移动,让立轴与立轴卡套连接,通过转盘钻进。实现了将立轴的扭矩值扩大将近3倍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钻机的钻进扭矩,进而提高了钻机的钻进能力,扩展了施工领域,也扩大了市场。为大口径,深孔的钻探,跨了一大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为转盘结构图。
图3为加装导向杆的回转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大扭矩深孔钻机,包括回转器1、分动箱2、卷扬机3、变速箱离合4、液压机构5、动力6、机架7,在机架前部的孔口处设有大扭矩转盘8,大扭矩转盘8的后部设有竖向设置的输入轴,输入轴通过中间减速齿轮11与大扭矩转盘的大齿轮9连接,输入轴的上端通过万向连轴节12连接有立轴卡套13,立轴卡套13与回转器的立轴下端配合连接,在大扭矩转盘的盘口设有补心传扭套10。回转器立轴的工作行程为1000毫米。回转器的压梁左右肩分别设有刚性导向杆14。
实现两种钻进形式:1.完全是立轴式液压给进钻机的钻进方式,即典型的地质钻进模式,此时转盘仅做孔口工作平台用。2.如果孔径大且更深,钻进扭矩不足时,用自身移动油缸将钻机向后移动,让立轴与立轴卡套连接,通过万向连轴节传到小齿轮,中间过轮传到大齿轮,使补芯带动补芯中的主动钻杆实现大的扭矩。实现了将立轴的扭矩值扩大将近3倍的能力。
大大提高了钻机的钻进扭矩,进而提高了钻机的钻进能力,扩展了施工领域,也扩大了市场。为大口径,深孔的钻探,跨了一大步。左右导向杆与立轴形成平面三角形稳定的刚性结构,大大提高了钻进的稳定性。同时,改变了液压卡盘和压梁组的轴承的工况,深孔钻进,至2000多米时,仍很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黄海机械厂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黄海机械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25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