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雕塑型骨灰立体安置阁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83660.X | 申请日: | 200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6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峰 |
主分类号: | E04H13/00 | 分类号: | E04H1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0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雕塑 骨灰 立体 安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艺术雕塑的底座内建造安葬或安放骨灰盒的一种雕塑型骨灰立体安置阁。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殡葬行业每年都要占据大量的土地资源,显性地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虽然某些地方建造的地宫式安息堂能够满足大容量的存放需求,但其维护成本相当的高,难以普及推广;而千篇一律、墓形呆板的传统墓也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极具个性的艺术墓却越来越受追捧。是以,国家有关方面和地区都对殡葬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规划,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土地集约化,推崇小型生态墓;提倡葬式多样化:花坛葬、树葬、海葬等;大力促进骨灰堂(安息堂)的发展。但根深蒂固的“入土为安”、和“风水”传统观念一直制约着葬式多样化得发展和推广。
同时,社会各界也在寻求新的兼顾发展和传统意识的骨灰安置方法和设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的“平地葬”占地大的现状,提供一种雕塑型骨灰立体安置阁,该立体安置阁结构巧妙合理,充分利用地面空间,使地面土地得到高度集约化利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雕塑型骨灰立体安置阁,包括雕塑件及其底座,所述底座内分割设置有至少一个空间阁,空间阁设置有形状相对应的门;每个空间阁内分割设置有至少一个穴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穴位底部设置有可抽动的底板,以方便取放骨灰盒及增加放置骨灰盒的只数,提高容积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灯光装置和/或音响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骨架结构可采用不锈钢、铝合金、铜、有机聚合物、硅钙化合物、石材、工程塑料、钢化玻璃等既能防腐防锈又有足够强度的材料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雕塑件可采用铜、铁、不锈钢、水泥、石膏、铝、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石材、玻璃钢、瓷片、陶瓷或紫砂等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创造一个立体的空间公墓模式,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极大地提高了骨灰存放容积率,较传统的“平地葬”式公墓土地平均效益大大提高。2、满足了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殡葬需求,易于被百姓接受。3、将公墓的殡葬用地扩大了数倍,极大地有力地提高了殡葬单位的经济效益,有效地保障了行业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半埋于地下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雕塑件1及其底座2组成,所述底座2内分割设置有一定数量的空间阁,空间阁设置有形状相对应的门5;每个空间阁内分割设置有一定数量的穴位3,穴位3内用于放置骨灰盒;在穴位3底部设置有可抽动的底板4,以方便取放骨灰盒及增加放置骨灰盒的只数,提高容积率。所述底座2形状根据周围的环境制作,可以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梯形台、五面体、六面体、七面体、八面体等台体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底座2的骨架结构采用不锈钢、铝合金、铜、有机聚合物、硅钙化合物、石材、工程塑料、玻璃钢、钢化玻璃等既能防腐防锈又有足够强度的材料制作,以提高其使用寿命。所述底座2上可设置有灯光装置和/或音响装置,以进一步提高艺术性和文化性,引导吸引人们接受空间存放的观念,满足百姓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艺术化的殡葬需求。
如图1、图2所示,具体应用时,底座2可以直接放置在地表上,也可以半埋于地下,底座2的表面应光洁美观。底座2上安放的雕塑件1的造型、大小及材质可根据具体环境改变,可以选用铜、铁、不锈钢、水泥、石膏、铝、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石材、玻璃钢、瓷片、陶瓷或紫砂等材料制作。雕塑件1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以与周边的环境及氛围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雕塑型骨灰立体安置阁可设置在公墓、陵园、安息堂、地下室等场所,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缓解当前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同时推动葬式多样化的发展,推动国家殡葬事业的改革,顺应了形势的发展潮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峰,未经张玉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36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