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息防伪印章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84069.6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2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保华 |
主分类号: | B41K1/02 | 分类号: | B41K1/02;B41K1/3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4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息 防伪 印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伪印章,尤其是一种集物理防伪、电子识别检验、网络联网验证于一体的全息防伪印章。
背景技术
通常印章是由章壳和章面组合而成的。章壳又可分为翻转印章壳、光敏章壳、橡塑章壳等,章面是印章最重要的部分。章面上刻有印章所持有的者的信息。通过印油转移到纸上就成了印模,具有身份和法律的效果。章面根据材料可分橡皮章面、光敏垫章面、水晶胶章面等等。印章可作为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因此印章防伪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市面上已有很多印章防伪的方法了但都很单一:要么是章壳防伪要么就是章面防伪,不能完全厄制假章的存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物理防伪、电子识别检验、网络联网验证于一体的全息防伪印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息防伪印章,包括章壳和章面,所述章壳内设有信息载体,信息载体为电子芯片或磁条,章面上设有信息码,信息码为防伪码或二维码。
所述章壳为翻转印章壳或光敏印章壳。所述章面的材质为橡皮或光敏材料。所述信息码由无色红外激发墨粉打印。所述信息载体与信息码所记载的信息相一致。
可通过手持识读仪识读电子芯片或磁条含有的信息,在章面原有刻章信息的空白部位,填加了一个电脑软件生成可识读,信息内容和章壳中电子芯片或磁条信息相一致的防伪码或二维码。信息码采用无色红外激发墨粉转移到纸上为不可见的。章壳信息和章面信息存入电脑数据库通过网络进行异地查询和识读鉴别。加入一个可通过手持识读仪识读的由无色红外激发墨粉打印不可见的防伪码或二维码,填补了实物印章和网络电子签章不关联的空白。所述手持识读仪是兼容了电子芯片或磁条的识读器,并具有红外防伪识别仪的所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全息防伪印章能与电子签章系统相联。解决了实物印章和电子印章脱节的问题,填补了印章应用电子化缺少关联的空白。电子签章是通过加密软件对文件,图案加密转成一个网络印章,它只能通过打印机输出也能通过网络异地打印。这个印章和文件内容是不可改的。能保真文件的真实性和保密性。电子签章印模生成的同时加入一个防伪码或二维码,打印输出防伪码或二维码为无色不可见的,打印墨粉为无色红外激发墨粉。通过手持识读仪解读信息。此信息和章壳内信息载体信息、章面防伪码或二维码解读信息相同。这样就解决了网络电子签章和实物印章关联的问题为目前国内首创。也就是说企业的公章和企业的电子签章的防伪信息是一致的,提升了电子签章系统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全息防伪印章章壳内的电子芯片或磁条为电子方式防伪;章面红外隐形防伪码或二维码为物理方式防伪;电子签章加入红外隐形防伪码或二维码为网络方式防伪,这就构成了三位二体的全息印章防伪。本实用新型的全息防伪印章在印章防伪领域和电子签章、网络印章领域都能广泛应用,能提升印章防伪的效果,对印章的安全使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印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印章章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印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印章章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手持识读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章壳、2为章面、3为信息载体、4为信息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一种全息防伪印章,包括章壳1和章面2,所述章壳1内设有信息载体3,信息载体3为电子芯片或磁条,章面2上设有信息码4,信息码4为防伪码或二维码。
章壳1为光敏印章壳。章面2的材质为光敏材料。信息码4由无色红外激发墨粉打印在章面2空白处。信息载体3与信息码4所记载的信息相一致。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一种全息防伪印章,包括章壳1和章面2,所述章壳1内设有信息载体3,信息载体3为电子芯片或磁条,章面2上设有信息码4,信息码4为防伪码或二维码。章壳1为翻转印章壳。章面2的材质为橡皮。信息码4由无色红外激发墨粉打印在章面2空白处。信息载体3与信息码4所记载的信息相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保华,未经张保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40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礼品玩具的制备方法及制品
- 下一篇:助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