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防虫百叶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84517.2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0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卢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钰 |
主分类号: | E06B7/084 | 分类号: | E06B7/084;E06B7/26;E06B9/52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0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防虫 百叶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具体涉及用于建筑物的百叶窗。
背景技术:
百叶窗是由若干叶片以相同的角度,平行地固定在框架上的窗结构。主要由框架、条形叶片、叶片夹及操纵联动机构组成。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被广泛的应用在对通风透气有特殊需要的建筑上。其特点是:1、叶片通过叶片夹固定在框架上,通过操纵联动机构可任意调节叶片角度,用以控制风量、调节风向、满足不同的通风需求,灵活改变室内的空气流通,增加室内负离子含量,节能环保。2、通风面积大(90%以上)、清洗方便。3、采光性极佳,可以实现阳光直射的自然采光。4、外形美观,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具有防盗功能。
现有的百叶窗的缺点是:1、由于组成部件多,各部件间缝隙影响了防水密封性能,故而只能用在对防水要求不高、垂直于地面的建筑物窗户上。2、由于百叶窗的叶片处于活动状态造成无法安装窗纱等防虫装置。3、由于现有百叶窗操纵机构多采用内置传动方式,一旦发生故障,易造成维修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防虫百叶窗,能够用于建筑物侧面及顶部,具有良好防水、防虫性能,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水防虫百叶窗,包括窗框、窗叶,所述窗叶活动连接于窗框,特点是每一窗叶的底边两侧均与防水框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防水框的轴向中心线一侧与窗叶的底边通过铰链连接,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窗框上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一凸条,当百叶窗关闭后,防水框的第一凹槽包于第一凸条外表面。两窗叶搭接的相邻边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第二凹槽、第二凸条,当百叶窗关闭后,所述第二凹槽包于第二凸条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在防水框的中间、以及防水框与窗框之间设置有窗纱。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本实用新型当窗叶关闭后,连接于每一个窗叶的防水框则盖于窗框边部,通过设置于防水框、窗框上的凹槽、凸条相互配合,不仅将窗框与窗叶之间的缝隙盖住,而且雨水不会从窗框与防水框之间的缝隙渗入。同时,本实用新型在两窗叶搭接的相邻边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凸条,能有效克服从两窗叶搭接处漏水、进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防水框之间、以及防水框与窗框之间设置有窗纱,解决了防虫问题。
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立墙的窗户,而且适用于斜面的屋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A向示意图(窗户转动到水平状态)。
图3为图1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B-B剖视后的C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窗框、窗叶,所述窗叶1通过转轴8活动连接于窗框3,每一窗叶1的底边两侧均与防水框2活动连接。
如图1、4所示,防水框2的轴向中心线一侧与窗叶1的底边通过铰链5连接,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窗框3上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一凸条6,如图4所示,当百叶窗关闭后,防水框2的第一凹槽包于第一凸条6外表面。
如图1、2所示,两窗叶1搭接的相邻边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第二凹槽、第二凸条4,当百叶窗关闭后,所述第二凹槽包于第二凸条4外表面。
仍如图1、2所示,窗框(3)上、下框的相对表面设置有防水、防震第三凸条8(该凸条8也起窗叶1关闭时的定位作用)。
在防水框2的中间、以及防水框2与窗框之间设置有窗纱(未提供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钰,未经卢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45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凿岩机用液压控制回路及其操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平齐门组角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