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晶器宽面衬板单体打压试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87365.1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1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学军;赵文举;陈刚;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晶器 宽面衬板 单体 打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晶器宽面衬板单体打压试漏装置。
背景技术
结晶器宽面衬板现有普遍打压试漏方法:
1、把两块宽面衬板和两块窄面衬板都安装到结晶器上(4人5小时)。
2、给水打压,保压40分钟。
3、观察判断螺栓漏水情况(宽面衬板上有144根连接螺栓,由于结晶器自身结构限制只能观察到36根,很难准确判断其他螺栓漏水情况)。
4、泄压关阀,拆下漏水的宽面衬板(4人1小时)。
5、处理漏水的螺栓。
6、再把宽面衬板安装到结晶器上,重复上面2、3、4、5操作步骤,达到试漏合格为止。
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宽面衬板打压试漏需两块宽衬板和两块窄衬板都安装到结晶器箱体上进行打压,如发现漏水需卸下处理,然后再安装回结晶器上打压试漏,很是费时费力。
2、由于结晶器自身结构限制,宽衬板安装到结晶器上后,144根螺栓,只能观察到36根,不利于判断螺栓漏水情况,因而无法保证结晶器备品整备质量,对连铸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结晶器宽面衬板单体打压试漏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结晶器宽面衬板单体打压试漏装置,该装置由两个试压单体组成,每个试压单体包括顶板、底板、立板和压板,顶板和底板之间通过立板连接固定,顶板和底板边缘处设有弧形凹槽,凹槽的内径与结晶器衬板上的螺栓孔A的外径一致,底板上排列设置堵水柱,各个堵水柱的位置与结晶器衬板上水口的位置一一对应,其中一个试压单体的堵水柱上设有进水管,另一个试压单体的堵水柱上设有出水管,压板两端设有螺栓孔B,螺栓孔B与结晶器衬板上原有的螺栓孔C相对应,两个试压单体通过压板固定在结晶器衬板上。
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各安装1个手动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本实用新型工具试漏时,无需将结晶器衬板安装到结晶器箱体上,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由于采用结晶器衬板单个试漏的方式,观察效果好,能够及时发现螺栓泄漏的情况,从而有效保证了结晶器备品整备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试压单体主视图;
图2为图1俯视图;
图3为结晶器衬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试压单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晶器衬板结构如图3所示,结晶器衬板由两块金属板6组成,每块金属板6表面分布若干个螺栓孔A9,螺栓穿过螺栓孔A9将两块金属板6固定为一体,结晶器衬板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螺栓孔C7和水口8。
结晶器宽面衬板单体打压试漏装置,如图1、图2、图4所示,该装置由两个试压单体组成,每个试压单体包括顶板1、底板3、立板2和压板11,顶板1和底板3之间通过立板2连接固定,顶板1和底板3边缘处设有弧形凹槽5,底板3上排列设置堵水柱4,凹槽5的内径与结晶器衬板上的螺栓孔A9的外径一致,各个堵水柱4的位置与结晶器衬板上水口8的位置一一对应,其中一个试压单体的堵水柱4上设有进水管12,如图5所示,另一个试压单体的堵水柱4上设有出水管13。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上各安装1个手动阀门。
如图4所示,压板11两端设有螺栓孔B10,螺栓孔B10与结晶器衬板上原有的螺栓孔C7相对应,准备打压试漏操作时,结晶器衬板的水口8内首先放置好O形密封圈,再将两个试压单体分别放在结晶器衬板的两侧,使底板3上的堵水柱4堵住结晶器衬板上的水口8,然后令压板11两端的螺栓孔B10与结晶器衬板上的螺栓孔C7对上,用螺栓分别穿过螺栓孔B10和螺栓孔C7将压板11与试压单体的顶板1固定在一起,从而将两个试压单体固定在结晶器衬板上。将用于打压的水管安装到进水管12上,打开进水管12上的手动阀门A14,关闭出水管13上的手动阀门B15,给水打压,使水流从进水管12流进结晶器衬板内,保压40分钟,观察判断螺栓漏水情况,关闭进水管12上的手动阀门A14,打开出水管13上的手动阀门B15,结晶器衬板内的水从出水管13放出,试漏结束后更换漏水的螺栓,重复试漏过程,直至试漏合格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未经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73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页
- 下一篇:半湿法炉渣处理余热回收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