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推拉滑动式电瓶框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89267.1 | 申请日: | 200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6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刚;刘殿基;刘辉;戴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拉 滑动 电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部件,具体是指一种推拉滑动式电瓶框。
技术背景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之前的现有技术中,汽车电瓶框均为固定式结构,不能自由推拉滑动。当充电时,由于电瓶框已经固定好,因此将电瓶从电瓶框中取出很不方便,而且还很容易因从电瓶框中取出电瓶而损坏电瓶。当进行维护维修时,专业的维护需要很大的电瓶仓空间,这一点对于空间紧张的车辆来说也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使电瓶方便移动的推拉滑动式电瓶框,使其可以方便的推拉滑动,而且节省空间。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推拉滑动式电瓶框,该电瓶框由内框和外框组成,所述外框和车架相连接,所述内框置于外框内,内框与外框之间通过滑动件、滑道配合。
所述滑道设在内框或外框上,滑动件则设在与之相应的外框或内框上。
内框两侧分别设有滑动轮及滑道,外框两侧分别设有导向轮和固定滑道,内框上的滑动轮与外框上的固定滑道相配合,内框上的滑道与外框上的导向轮相配合。
所述外框由左右连接板、连接左右连接板的防尘底板、以及防尘底板下方的横向固定板组成。
所述左右连接板的外侧分别设有前后吊板组件,吊板组件与车架侧面牛腿相连接。
所述内框由连接底板、左右挡板、固定在左右挡板上方的电瓶压板组成,上述各板内表面粘贴有电瓶减震软垫。
上述滑道端部设有限位件。
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推拉滑动电瓶框,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维护,节约了车辆的布置空间。在需要的充电较频繁的情况下,也可以让车辆停靠较近后,拉出电瓶框对所有的车辆电池一块充电。而且采用滑道和滑动件的结构,可以使电瓶框的推拉滑动既简单轻便又安全可靠。采用了限位件的结构,可以使电瓶框的推拉滑动更安全。设有挡板、电瓶压板及电瓶减震软垫可以增强减震效果,使电瓶更不容易损坏。同时外框的底部采用了防尘底板,可以改善电瓶及滑轨的使用环境,避免腐蚀生锈。本结构上的改进,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改装即可达到目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框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框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框正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框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总成正视示意图。
图中:1——滑动轮、2——滑道、3——挡板、4——电瓶减震软垫、5——前电瓶压板、6——后电瓶压板、7——连接底板、8——连接板、9——导向轮、10——固定滑道、11——限位销、12——防尘底板、13——吊板组件、14——横向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框如图1和图2所示,内框由底部两块连接底板7及侧面的两块挡板3组成。左右两块挡板3之间的上方,前后各固定了电瓶压板5、6,用来更好的固定蓄电池。左右两块挡板3中部还分别设有电瓶减震软垫4来增强减震的效果。在挡板3的外侧,分别设有两条滑道2。挡板3的尾部,固定有两个滑动轮1。外框由防尘底板12及侧面的左右两块连接板8组成。在左右两块连接板8的外侧,固定有前后两块吊板组件13。外框通过吊板组件13固定在车架侧面的牛腿上。与滑动轮1相应的,外框的连接板13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滑道10。在固定滑道端部设有左右限位销11,可以可靠的控制内外框相对滑动。并且在连接板13的头部,固定有两个导向轮9。当顺着滑道方向拖动内框时,内框在左右滑动轮1、外框导向轮9以及滑道2的引导下实现与外框的相对运动,同时装在内框中的蓄电池也就可以伸出车身外围便于维护更换。此外,外框底部还设有两块横向固定板14,可以增强外框的强度。图5为内框和外框的总成示意图,内框的滑动轮1与外框的固定滑道10相配合,外框的导向轮9与内框的滑道2相配合,实现内外框的相对滑动。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采用可以相对滑动的内框和外框的结构,并且外框与车架侧面的牛腿相连接,从而达到电瓶框可以方便的推拉滑动而且节省车身空间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92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稀土高硅镍铬合金铸铁及冶炼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石墨电极接头材料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