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光变色防二次转移防伪标识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0040.9 | 申请日: | 200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5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田少良;巩建敏;葛晓森;孙建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6407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光 变色 二次 转移 防伪 标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标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光变色防二次转移防伪标识。
背景技术
防伪标识在各个行业中应用甚广,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迅速鉴别商品的真伪,保护消费者权益,还可帮助企业用户打击假冒产品、维护企业信誉、宣传企业文化、展现企业形象,因此,防伪标识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其防伪标识的防伪性能和不可转移的性能。
现在的防伪标识大多以纸面防伪标识为主,纸面防伪标识不仅具有环保性,还可弥补镭射防伪标识防伪的单一性和美观度的单一性。而现在的防伪标识为防止标识的二次转移利用大多采用划刀,可在一定的温度下,划刀标识依然可被二次转移利用。现在的油墨也以不可变色为主,因此,在防伪性能上过于单一,美观度上存在局限性。
划刀虽能起到一定的防二次转移和利用的效果,但在一定的温度下(此温度一般为50-60度),标识仍然可达到完整被揭起的可能,例如,现在最常用的就是用吹风机一边加热一边揭起,标识可达到完整揭起的效果。同时制作刀版增加工序,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每次制作不同的划刀刀版,成本高;操作不挡可将整个标识划透,造成成品率低,增加人工,降低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防伪标识防采用划刀造成防二次转移性能差且使用不可变色油墨造成防伪性能差的缺陷,提供一种综合利用遇热显色油墨和折光油墨,实现防二次转移性和防伪性能多样化的折光变色防二次转移防伪标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折光变色防二次转移防伪标识,包括基体层,其特征在于基体层上设有遇热显色油墨信息层和折光油墨信息层。
所述遇热显色油墨信息层为不可逆变的遇热显色油墨信息层。
折光油墨信息层为文字或图案或数字信息层。
基体层上还设有表面信息层。表面信息层为现有技术的使用普通油墨印刷的信息层,由图案、文字、数字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而成。
整个标识上设有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为PET膜或PVC膜或光油层。
折光油墨层可以印刷文字或图案或数字,在正常环境下,转换标识的角度即可转变颜色,例如由紫色变深红色,不仅增加了防伪标识的防伪力度也提高了标识的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加工步骤为:设计-制版-印刷-丝印-模切-检验。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防伪标识,省略了划刀步骤,减少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遇热显色油墨信息层和折光油墨信息层可以分别在基体层的不同位置分别印刷,也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印刷,本实用新型无需加划刀,防伪标识在用吹风机揭起的情况下会改变颜色,颜色不可恢复,因此避免了防伪标识的二次利用,从而达到了防防伪标识的二次转移,折光油墨信息层提高了防防伪性能和美观度。本实用新型将折光变色和温变不可逆进行完美结合,使其造假者更难仿造和被转移利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防止标识的二次转移和利用。
2)减少加工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3)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提高了成品率。
4)突破以前的防伪标识颜色单一不可变的常规,增加标识的防伪性能和美观度,更提高了仿造难度。
5)存放时间长,无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如图中所示:1遇热变色油墨信息层;2表面信息层;3折光油墨信息层;4基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2所示,基体层4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遇热变色油墨信息层1、表面信息层2、折光油墨信息层3,所述上述3个信息层为图案、文件、数字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如3个信息层的位置可以相互变化,3个信息层也可以混杂的叠加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未经淄博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00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数字化的电动变桨系统功能实验台
- 下一篇:一种模内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