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风动增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0236.8 | 申请日: | 200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5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甘宸宇;孙之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宸宇 |
主分类号: | F02B37/10 | 分类号: | F02B37/10;F02B29/0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25709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风动 增压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器,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风动增压装置。
二、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发动机是靠燃料在汽缸内爆燃做功产生能量的。由于空燃比的限制,输入的燃料量受到吸入汽缸内空气量的制约,因此发动机所产生的功率也会受到限制。如果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已处于最佳状态,要再增加输出功率就只能通过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汽缸来增加燃料量。涡轮增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让汽车动力更加强劲。一台发动机配备涡轮增压器后,其最大功率与未配备增压器时相比可以增加40%甚至更多。
目前在汽车上使用的增压方式主要有两种:机械增压和废气涡轮增压,但两种增压方式都存在不足之处。机械增压是由发动机通过皮带带动增压机构产生增压效果。虽然增强了发动机的动力,但消耗了发动机所发出的能量。废气涡轮增压是由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吹动排气端叶片转动,带动同轴的进气端叶片旋转,从而使进气压力增加,产生增压效果,提高发动机功率。但废气涡轮增压的美中不足是在发动机产生的废气不足时其增压效果较小,对于小排量汽车来说,废气涡轮增压无法使用,且这种增压方式对发动机废气的顺畅排出有一定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关注汽车性能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对能源的充分利用和降低汽车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就需要有更节能及低污染的汽车增压装置。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更节能及低污染的汽车风动增压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主要由泵轮和涡轮组成,其一端是废气驱动端,另一端为新鲜空气增压端,泵轮和涡轮由一根轴刚性连接,所述的废气驱动端为压气机,压气机上设有压气机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的新鲜空气增压端上设有一段增压进气口、二段增压进气口和三段增压进气口及一、二、三段增压出气口。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泵轮,当其转动时即会带动另一端的涡轮旋转,涡轮转动后压缩空气达到给进气系统增压的目的。可以看出,当泵轮具有一定的转速时即可以达到对进气系统的增压。
上述的废气驱动端采用压气机,所述的压气机的压气机进气口安设在车辆的迎风面,利用迎面风吹动叶片转动带动同轴进气端叶片转动,可达到进气增压效果。
上述的压气机进气口上设有压气机叶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风阻进行增压的装置较传统增压设备具有较大的优 势。同时,由于该装置使小排量汽车的性能得到提高,也可大大提高小排量汽车的普及率,从另一方面降低了汽车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压气机的侧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鲜空气增压端的侧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上图中:新鲜空气增压端1、压气机2、压气机进气口3、一段增压进气口4、二段增压进气口5和三段增压进气口6、出气口7、一、二、三段增压出气口8。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主要由泵轮和涡轮组成,其一端是废气驱动端,另一端为新鲜空气增压端,泵轮和涡轮由一根轴刚性连接,上述为现有技术,不再详述,不同之处是废气驱动端为压气机2,压气机上设有压气机进气口3和出气口7,压气机进气口3上设有压气机叶轮,压气机进气口3安设在车辆的迎风面;所述的新鲜空气增压端1上设有一段增压进气口4、二段增压进气口5和三段增压进气口6及一、二、三段增压出气口8。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泵轮,当其转动时即会带动另一端的涡轮旋转,涡轮转动后压缩空气达到给进气系统增压的目的。可以看出,当泵轮具有一定的转速时即可以达到对进气系统的增压。
利用迎面风吹动叶片转动带动同轴进气端叶片转动,可达到进气增压效果。虽然涡轮装置增加了较少的空气阻力,发动机需提供部分额外动力。但由于涡轮装置实现了对进气系统的增压,提高了燃料的使用率,因此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从而达到使用要求,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当汽车速度较低时,由于车辆行进过程中的空气阻力较小,从而所产生的动力也较小,因此低速时该装置的效果较差,不能达到增加进气压力的作用。汽车速度越快,所受空气阻力越大,发动机所输出的能量中,用于克服风阻的部分所占其总输出能量的比重越大,而此时该增压装置产生的增压效果却越好。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宸宇,未经甘宸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02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