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民用多功能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1431.2 | 申请日: | 200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5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韩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春龙 |
主分类号: | F24B1/19 | 分类号: | F24B1/19;F24B1/183;F23L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13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民用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燃炉,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民用多功能炉,是对现有家用燃炉结构的改进,适用于民用采暖、生活及供应热水。
背景技术
目前,农村和小城镇的多数家庭使用的民用炉仍以秸杆或煤炭为做饭、取暖的主要燃料,但老式的民用炉多数是砖砌的,其热利用率不理想,而且污染严重,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为了改善现有民用炉的燃烧状况,提高燃烧热效率,通常采用的方法是:1在民用炉的排渣部分安装鼓风机,提高燃烧室的供风压力,改善燃烧质量;2在烟道出口安装引风机,通过提高燃烧室负压,增加供风量来改善民用炉的燃烧。以上两种方式在运行中存在问题是:由于鼓风形成正压燃烧,烟气易从炉盖处溢出,不但加大了空气污染,影响健康,同时也降低热效率,在家庭不适用;采用引风的方式,利用负压增加供风量,但是根据空气的动力学,增加的风主要来自炉盖处,由于外部的空气混入,降低了烟气的温度,燃烧的效率主要集中在燃料层的表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燃烧的问题,同时还有大量的烟尘随烟气被带到烟道中,造成赌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通过研究改进,给出一种新式的民用多功能炉,该民用多功能炉通过改变燃炉的供氧方式,改变燃烧层的结构形式,实现改善民用炉的燃烧,提高燃烧效率,提升对燃料的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民用多功能炉,包括有炉体,炉体内设有燃烧室,炉体顶部设有炉盖板,炉体上部的侧壁设有烟道,炉体下部设有炉篦和排灰口,其特点是所述炉体内壁的前部设有进风口,该进风口通过炉前壁加氧筛与炉体内的燃烧室相通,所述炉体内壁的后部设有炉后壁风室,该炉后壁风室通过炉后壁加氧筛与炉体内的燃烧室相通。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炉体下部还设有中央补风口。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炉体内的燃烧室中设有水加热器,该水加热器的进水口设在炉体侧壁的下部,出水口设在炉体上部的烟道侧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燃料中的挥发成分与氧气结合,在民用炉的燃烧室内充分燃烧,增加了辐射热,提高了热效率,增加了燃料的发热面积,提高了单位燃料的效率,确保了燃烧效果和燃烧效率,防止因燃烧不良造成事故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3为图1的I-I剖面图;
图4为炉体内壁的前部立面图;
图5为炉体内壁的后部立面图。
图中标记:1.炉体,2.燃烧室,3.烟道,4.炉盖板,5.出水口,6.烟气出口,7.进水口,8.炉后壁风室,9.进风量调节板,10.进风口,11.水加热器,12.炉篦,13.中央补风口,14.炉后壁进风口,15.炉后壁加氧筛,16.排灰口,17.炉前壁加氧筛。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这种民用多功能炉,包括有炉体1,炉体1内设有燃烧室2,炉体1顶部设有炉盖板4,炉体1上部的侧壁设有烟道3,炉体1下部设有炉篦12和排灰口16,炉体1内壁的前部设有进风口10,该进风口10通过炉前壁加氧筛17与炉体1内的燃烧室2相通,炉体1内壁的后部设有炉后壁风室8,该炉后壁风室8通过炉后壁加氧筛15与炉体1内的燃烧室2相通,炉体1下部还设有中央补风口13,炉体1内的燃烧室2中设有水加热器11,该水加热器11的进水口7设在炉体1侧壁的下部,出水口5设在炉体1上部的烟道3侧壁上。
在图1中,燃烧室2是一个环形空间,增加了燃料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为燃烧提供了充分的氧气。在图2中,进风量调节板9能够根据燃烧的情况和燃料的质量适时调整进风口的开度,确保燃料充分燃烧。空气进入进风口10后,分别通过图4中的炉前壁加氧筛17和图5中的炉后壁加氧筛15,为环形的燃烧室2从多点提供足够的氧气,提高其燃烧效率。水加热器11采用套管的结构,通过炉子的进水口7和出水口5与外部设备连接,实现外部供热的需要。在图3中,炉篦12是该炉的排灰装置,同时也为燃烧室提供部分氧气。中央补风口13为烟气实现二次加氧,促使高温烟气中的未燃尽成分的充分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春龙,未经韩春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14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承重杠杆臂比调整架
- 下一篇:爬行传动内齿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