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钓鱼钩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1687.3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7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成军 |
主分类号: | A01K83/02 | 分类号: | A01K83/0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65107 | 代理人: | 李振中;塔西甫拉提 |
地址: | 8438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鱼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钓鱼钩结构的改进,特别是一种改进的钓鱼钩。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钓鱼钩一般都只具有一个钩子,这样在钓鱼过程中,往往出现已经咬食鱼饵的鱼张开口脱钩的现象,不仅增加了鱼饵的消耗量,而且降低了钓鱼成功率,使用效果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钓鱼钩,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能够有效地防止出现上钩的鱼松开口脱钩的现象,提高钓鱼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钓鱼钩,包括钩体,所说的钩体为两个,均呈弧形,每个钩体的下端都分别设置有两只相互之间呈反向布置的倒钩,两个钩体的上端分别铰接在一倒T形杆体的水平杆部两端,杆体的上端连接着鱼线,两钩体的上部之间连接着一根橡皮筋或弹簧,当两钩体呈自然下垂状态时,两钩体的下端倒钩相接触。
为了便于安装橡皮筋,在每个钩体内都具有一条从两倒钩之间向上延伸的豁槽,所说的橡皮筋安装在两个钩体内的豁槽上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两个钩体分别向上翻转使得橡皮筋或弹簧位于杆体的水平杆部上方,然后分别在两钩体的倒钩处安放上鱼饵,将钓鱼钩放入水中等待鱼儿咬食。当一侧的鱼钩被鱼儿吞食后,快速上提鱼线,在橡皮筋或弹簧的作用下,另一钩体复位,此时另一钩体上的倒钩从外侧扎进鱼儿的嘴部,使得两钩体分别从内外部钩住鱼儿,从而确保上钩的鱼不会再脱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能够有效地防止出现上钩的鱼松开口脱钩的现象,从技术上保证钓鱼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改进的钓鱼钩,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钩体4,所说的钩体4为两个,均呈弧形,每个钩体4的下端都分别设置有两只相互之间呈反向布置的倒钩5,两个钩体4的上端分别铰接在一倒T形杆体1的水平杆部2两端,杆体的上端连接着鱼线,两钩体4的上部之间连接着一根橡皮筋3或弹簧,用以使得两钩体4之间保持靠近状态。当两钩体4呈自然下垂状态时,两钩体4的下端倒钩5相接触。当一侧具有鱼饵6的倒钩5被鱼儿吞食后,快速上提鱼线,在橡皮筋3或弹簧的作用下,另一钩体4复位,此时另一钩体4上的倒钩5从外侧扎进鱼儿的嘴部,使得两钩体4分别从内外部钩住鱼儿,从而确保上钩的鱼不会再脱钩。
如图3所示,每个钩体4内都具有一条从两倒钩之间向上延伸的豁槽,所说的橡皮筋3安装在两个钩体4内的豁槽上部之间。由于两钩体4均呈弧形,这样当两钩体呈自然下垂状态时,橡皮筋3不易从豁槽内脱落下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钩体4还能够使得当其被鱼儿吞食后发生形变的作用,从而更能够起到防止鱼儿脱钩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成军,未经王成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16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捕禽器
- 下一篇:一种捕钓章鱼海螺及捕钓章鱼海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