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墙体模板撑棍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2966.1 | 申请日: | 200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1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项伟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5/02 | 分类号: | E04G25/02;E04G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墙体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墙体模板撑棍。
背景技术:
墙体模板撑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主要的分项工程——模板分项工程中的组成部分。其体积较小,重量较轻,数量设置相对较多,可它在控制结构墙体厚度和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防止墙体模板位移、偏位、保证墙体混凝土结构观感质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纵观工程施工实践活动中,传统的通过利用废弃的螺纹钢筋按墙面厚度减少一定的尺寸后现场焊接在墙体横向受力或分布钢筋上的做法,控制支护模板的竖向垂直度和水平开间尺寸,这种做法在工程实际使用验收及拆模后突显出几方面的不足之处:第一,钢筋材料的撑模棍,通过现场电焊机焊接方式连接在墙体钢筋上,对钢筋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伤,也对结构受力时的力学性能产生了一定的削弱,从设计角度考虑是不允许的;第二,通过焊接方式连接钢筋撑模棍,在各工种陆续交叉作业后,待木工支设模板时,多数已经脱掉,真正起到支顶模板的作用不多;第三,墙体钢筋网整体具有一定的塑性和不稳定性,随着机电安装工程的进行及其后模板的调整,钢筋很容易滑位,这样一些小的移位就使得按墙体净宽度设计加工的棍长度在实际使用中不够长度,进而不能保证钢筋撑模棍完全的发挥支撑作用;第四,传统久用的钢筋撑模棍在加工切断时端头留有飞边或切痕,即使经过打磨也不可能使钢筋截面很平整光滑,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拆模成型后,在墙面上会留下钢筋锈蚀点,影响混凝土墙面的清水效果。综合上述方面看来,这种利用废弃钢筋头加工成的撑模棍,在目前工程使用中还存在多种缺点,而且这些缺点改进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改进仍要加大成本(譬如在钢筋端头刷防锈漆等),真正推广普及意义不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墙体模板撑棍,它成本低,尺寸计算简单直观,后台加工易批量生产,操作简单,操作方便快捷,通用性能强,支撑效果很好,控制墙体厚度及钢筋保护层的作用也较突出,适用推广意义重大。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混凝土墙体结构中的横向受力筋1、纵向受力筋2、水泥砂浆撑模棍3、墙体支护模板4、墙体模板拉结系统5;横向受力筋1设置在水泥砂浆撑模棍3的凹槽内,水泥砂浆撑模棍3固定在墙体支护模板4之间,纵向受力筋2设置在墙体支护模板4的里侧,墙体模板拉结系统5水平设置在墙体支护模板4外侧。
所述的墙体横向受力筋1、纵向受力筋2绑扎完毕后,校正墙体大面钢筋位置,将定型加工好的砂浆撑模棍3对照墙体厚度及相应编号,使水泥砂浆撑模棍3上的两端的凹槽对应放置于墙体横向内外皮钢筋上,调整后间距和密度后可将两头用扎丝与横向钢筋相互绑扎。
所述撑模棍采用1∶2~3的水泥砂浆定型批量制作而成,用于架设在墙横向钢筋上,以此确保混凝土结构墙体的厚度、垂直度及墙体钢筋保护层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新型撑模棍。撑模棍的长度可根据墙体的厚度减去2~3mm确定,其凹槽的位置据墙体钢筋的受力保护层的最小厚度确定。凹槽的上卡口宽度由墙体横向钢筋的直径减去3~5mm确定,以保证卡口容易进入钢筋和可调性。凹槽的截面最小尺寸不小于撑模棍同截面的三分之一,以确保模板支设和校模时,撑模棍有足够的双向刚度。
使用时,只需将水泥砂浆撑模棍3按相应墙体厚度及加工时的对应编号,卡入横向钢筋之上,梅花型布置,密度可放大,另可视情况将凹槽处与钢筋绑扎好,即可支设模板。据相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的垂直度,通过由钢管、山型夹、穿墙螺杆、螺母等组成的接结系统及外部支架进行模板校正。使得模板夹紧撑模棍,发挥其正直的顶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加工简单直观,操作方便简捷、快速,可批量加工,适用性强,顶撑模板刚度大,且不易跑位或脱落。同条件相比传统钢筋顶模棍,可以增强支撑刚度,施工便捷快速,不用电焊节省电能消耗,并可有效的防止撑模时松动甚至脱落、移位等现象,较于钢筋撑模棍密度可放大,但效果丝毫不会减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混凝土墙体结构中的横向受力筋1、纵向受力筋2、水泥砂浆撑模棍3、墙体支护模板4、墙体模板拉结系统5;横向受力筋1设置在水泥砂浆撑模棍3的凹槽内,水泥砂浆撑模棍3固定在墙体支护模板4之间,纵向受力筋2设置在墙体支护模板4的里侧,墙体模板拉结系统5水平设置在墙体支护模板4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29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