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卸车排气、底板加热转换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4137.7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6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尹永学;严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北奔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3/04 | 分类号: | B60K1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马良清 |
地址: | 40005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卸车 排气 底板 加热 转换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卸车的排气、底板加热转换机构。
背景技术
在严寒气候条件下,自卸车上装载的货物极易与车厢底板粘接在一起,从而导致货物卸载困难。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的厂家取消了消声器,并增设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的进气端与发动机增压器相连,出气端与车厢底板底部及侧部的排气孔相连。这样结构虽然解决了车厢地板加热的问题,但是它会一直对车厢地板加热,无法根据天气需要进行选择,而且,长期对地板加热会增大发动机的排气背压,加重发动机的功率损耗;另外,由于取消了消声器,无法对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处理,致使噪音较大。针对前者的不足,一些厂家采用三通阀结构的排气盒作为转换机构,排气盒的一个出气端经第一气压式蝶阀与消声器相连,另一出气端经第二气压式蝶阀与车厢底板相连,所述第一、二气压式蝶阀的开闭由举升机构控制。当车厢升起时,第一气压式蝶阀打开,第二气压式蝶阀关闭,自卸车处于排气状态;当车厢回位时,第一气压式蝶阀关闭,第二气压式蝶阀打开,自卸车处于底板加热状态。这种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排气、底板加热转换问题,但排气、底板加热转换需由举升机构控制,与自卸车车厢状态密切相关,用户还是无法根据天气需要自由进行转换,另外,气压式蝶阀的结构比较复杂,制作难度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卸车排气、底板加热转换机构,以便用户根据天气需要自由选择排气或底板加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卸车排气、底板加热转换机构,包括排气盒、消声器和车厢连接管,其关键在于:所述排气盒为三通阀,该三通阀的一个出气端经第一机械式阀门与所述消声器相通,另一出气端经第二机械式阀门与所述车厢连接管相通。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将所述气压式阀门换成机械式阀门,并取消了控制气压式阀门的管路,这样不仅减少了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而且减低了阀门的控制难度,使得本实用新型易于操纵。扳动第一机械式阀门的旋转臂,使第一机械式阀门打开,再扳动第二机械式阀门的旋转臂,使第二机械式阀门关闭,本实用新型就处于排气状态,一方面能对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处理,另一方面能使发动机的排气背压保持在正常范围,降低发动机的功率损耗;反之,关闭第一机械式阀门,打开第二机械式阀门,本实用新型就处于底板加热状态,能有效防止自卸车上装载的货物与车厢底板粘接,保障自卸车的卸载。采用以上结构,用户可根据天气情况自由选择排气或底板加热状态,状态转换方便、灵活,控制简单。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二机械式阀门结构相同,为蝶形阀,且第一机械式阀门的旋转臂为“L”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车厢连接管与与车厢底板相连,所述车厢连接管为波纹管。由于波纹管具有较好的柔性,这样就使不同震动频率的零部件柔性连接在一起,既能避免造成零部件损坏,又能有效降低噪音。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用户可以根据天气需要自由调节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二机械式阀门,使本实用新型处于排气或底板加热状态,两种状态转换灵活、方便,控制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机械式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自卸车排气、底板加热转换机构,由排气盒1、消声器2、车厢连接管3、第一机械式阀门4和第二机械式阀门5构成,其中所述排气盒1为三通阀,该三通阀的进气端经波纹管与发动机增压器(图中未标出)相连,三通阀的一个出气端经第一机械式阀门4与所述消声器2相通,另一出气端经第二机械式阀门5与所述车厢连接管3相通,该车厢连接管3为波纹管,车厢连接管3与车厢底板6相接触,车厢底板6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从图1、图2中可看出,所述第一、二机械式阀门4、5结构相同,为蝶形阀,且第一机械式阀门的旋转臂4a为“L”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北奔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北奔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41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对辊振动碎土装置的花生收获机
- 下一篇:一种控制种植间距的蔬菜幼苗定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