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用电热保暖鞋垫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5988.3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1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正利 |
主分类号: | A43B17/00 | 分类号: | A43B17/00;H05B3/18;H05B3/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电热 保暖 鞋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暖鞋垫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两用电热保暖鞋垫。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保暖鞋垫如公开号为“CN200969997”、专利名称为“一种电热鞋垫主体”的中国专利所示,包括鞋垫主体,所述的鞋垫主体包括上绝缘导热层和与所述上绝缘导热层接合的下绝缘导热层,所述的上绝缘导热层和下绝缘导热层之间分布有电热元件,所述的电热元件外包裹有绝缘层,所述的电热元件与一耦合器连接。上述专利的电热鞋垫主体为三层结构,上层和下层均为绝缘层,中间的一层为外包裹绝缘层的电热元件,它存在下述缺点:1、结构复杂,成本高;2、保暖鞋垫只能放置在鞋子内作为鞋垫使用,而不能设置在鞋底或作为鞋底使用;3、电热元件易移位,发热不均匀,安全可靠性能低;4、电热元件易被折断,电热鞋垫主体则无法发挥发热和保暖的功能,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发热均匀、使用寿命长的两用电热保暖鞋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两用电热保暖鞋垫,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鞋内或固定在鞋内或固定于鞋子底部作为鞋底使用的鞋垫主体、电热元件,鞋垫主体的一个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电热元件置入在凹槽内,凹槽中填充有粘性填充物,该粘性填充物将电热元件封闭在凹槽内。
所述鞋垫主体有凹槽及电热元件的一面设置有金属箔片,金属箔片连接用于导出漏电电流的接地线。
所述两用电热保暖鞋垫还包括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包覆鞋垫主体和金属箔片,上绝缘层位于最上层,下绝缘层位于最下层。
所述鞋垫主体的一侧设置有耦合器,电热元件连接耦合器的第一端,耦合器的第二端通过电线连接插头,电线上设置有开关和保险丝。
所述两用电热保暖鞋垫还包括一鞋底盘,所述鞋垫主体设置在鞋底盘的空腔内。
所述两用电热保暖鞋垫还包括一鞋底,所述鞋垫主体粘贴于鞋底的表面上。
所述鞋垫主体为通过吸塑、压塑或注塑加工制成的胶片,胶片上成型有凹槽,胶片的凹槽内固定有电热元件。
所述鞋垫主体的一个表面开设有两条或三条迂回曲折的凹槽,每条凹槽内分别置入有一个电热元件,所述置入在两条凹槽中的电热元件并联。
所述电热元件为电热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鞋内或固定在鞋内或固定于鞋子底部作为鞋底使用的鞋垫主体、电热元件,鞋垫主体的一个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电热元件置入在凹槽内,凹槽中填充有粘性填充物,该粘性填充物将电热元件封闭在凹槽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电热保暖鞋垫既能够设置在鞋子内,又能够设置在鞋底或作为鞋底使用,另外,电热元件不会移位,安全可靠性能高,发热均匀,发热效率高,而且电热保暖鞋垫中的电热元件不会被弯折,避免电热元件被损坏,延长电热保暖鞋垫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鞋垫主体有凹槽及电热元件的一面设置有金属箔片,金属箔片连接接地线,它不但能够快速地将电热元件的热量传导出去,使鞋垫主体发热均匀,而且接地线能够导出漏电电流,防止出现漏电现象,使用上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的分解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的分解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正利,未经陈正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59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