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7024.2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6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琪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琪琪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安阳市智浩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6 | 代理人: | 张智和 |
地址: | 457100 河南省濮***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输液报警器。
背景技术:
目前,输液是医疗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当一瓶药输完时,应及时将针头拔掉,否则容易出现空气进入血液中,危及人的生命等现象,现有的输液报警装置多存在设计较为复杂、价格较贵的缺陷,且报警时间固定,不能根据药瓶的大小进行调节,只适应一定药量的药瓶,限制了输液报警器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输液报警器报警时间固定,且设计较为复杂、价格较贵的缺陷,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耗电量少且可以根据药瓶的大小或需要在剩余多少药量时报警,方便地调节输液报警器的报警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输液报警器,其外壳内底部固定一圆筒,圆筒内有一弹簧,弹簧上端连接接触片,接触片下部连接拉杆挂钩,拉杆挂钩穿过弹簧伸出到外壳外,圆筒上方安装固定盘,固定盘上固定一螺母形接电板,电池组一极与蜂鸣器用电线连接,蜂鸣器连接接触片,电池组另一极连接开关,开关连接螺母形接电板。
具体的,螺母形接电板上设有调节杆,调节杆上端伸出外壳,下端和接触片空间位置相对。优选的,螺母形接电板与调节杆为螺纹配合。
外壳上设置有吊绳。
调节杆位于接触片的正上方,调节杆可根据需求上下运动,使调节杆与接触片接触的位置改变,从而改变报警器的报警时间。其中螺母形接电板、调节杆和接触片由导电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
该报警器的外壳、圆筒、弹簧、接触片、拉杆挂钩、螺母形接电板、调节杆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使报警器工作时保持竖直状态,减少零部件之间不必要的碰撞、摩擦,提高报警器的准确度和使用寿命。
使用时,输液报警器利用吊绳挂到输液架上,当药瓶挂到拉杆挂钩上后,打开开关,由于重力的作用,接触片向下压缩弹簧,接触片脱离调节杆,随着药水的减少,接触逐渐向上运动,当接触片接触调节杆时,电路回路接通,蜂鸣器报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耗电量少,持久且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报警时间以适用与不同重量的药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电池组 2开关 3螺母形接电板 4外壳 5调节杆 6吊绳
7固定盘 8圆筒 9接触片 10蜂鸣器 11弹簧 12拉杆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输液报警器,外壳4上设有吊绳6。外壳4内底部固定一圆筒8,圆筒8内有一弹簧11,弹簧11下端连接外壳4底部,上端连接接触片9,由于圆筒8的限制,接触片9只能上下伸缩运动,接触片9下部的中心处固定一个拉杆挂钩12,拉杆挂钩12的挂钩穿过弹簧11和外壳4底部中心小孔伸出外壳4,用来悬挂药瓶,接触片9与蜂鸣器10用电线连接。电池组1的一极用电线连接蜂鸣器10,另一极则连接开关2,开关2连接螺母形接电板3。
圆筒8的上方空间安装有固定盘7,固定盘7上固定螺母形接电板3,螺母形接电板3中心处有螺孔与调节杆5螺纹配合工作,旋转调节杆5,可使调节杆5上下运动。
螺母形接电板3、调节杆5和接触片9都是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制作。
该报警器的外壳4、圆筒8、弹簧11、接触片9、拉杆挂钩12、螺母形接电板3、调节杆5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使用时,输液报警器利用吊绳6挂到输液架上,当药瓶挂到拉杆挂钩12上后,打开开关,由于重力的作用,接触片9向下压缩弹簧11,接触片9脱离调节杆5,随着药水的减少,接触片9逐渐向上运动,当接触片9接触调节杆5时,电路回路接通,蜂鸣器11报警。由于调节杆5可以上下运动,使调节杆5与接触片的接触位置可以改变,从而改变报警时间,第一次使用时,首先旋转调节杆5以确定报警时间,以后只有当需要变换报警时间时或更换药瓶大小时才需要旋转调节杆5以更改报警时间。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琪琪,未经王琪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70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头部留置针保护带
- 下一篇:医疗用吸引集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