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毁式安全注射器零配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97981.5 | 申请日: | 2009-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4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杨育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育和 |
主分类号: | A61M5/31 | 分类号: | A61M5/31;A61M5/5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刘菁菁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毁 安全 注射器 零配件 | ||
本实用新型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09201500080,申请日为2009年4月13日,发明名称为“一种自毁式安全注射器零配件”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所做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毁式安全注射器,特别是涉及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卡接结构主要配件过盈时残留液体会流通,不会出现当卡接结构过盈时残余液体被封锁的情况,能达到注射器内无残留液体的目的。
背景技术
注射器是一种最基本的医疗器械,为了减少血源性疾病在病人中的传播,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立法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但是,目前常见的一次性注射器均普遍存在着注射后残余液体无法流出的现象,这个缺陷问题甚至存在于目前各种现有的安全注射器或自毁注射器中。目前已知的自毁式安全注射器,主要为活塞刺破式或由带针头的手动拉式和针座卡接装置构成的安全注射器,也有在针座上设置自动弹簧的,当注射完液体时,残留在结构外围的液体无法流出。比如一个病例的病情需要使用0.5ml的昂贵药液注射,当采用这些现有的注射器时,注射结束后会残留0.1ml药液,结果因药量不足,导致病情未预期好转。进一步考虑到这些药液价格昂贵,无疑对患者产生了双重的不利影响。因此这是目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这类自毁式安全注射器也存在有下述设计缺陷,如:
1.授权公开号为CN200980874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推筒,内设置弹簧自动回缩装置,该结构图1中卡环6与卡钩5过盈相切时,在筒体内残余液体无法流通。
2.授权公开号为CN1424116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安全注射器,该结构图2的安全塞11与中心孔10过盈相切时,残余液体无法流通。
目前现有的自毁式注射器和一种安全式注射器,发明者尚未想到或未意识到在安全注射器颈部卡接结构过盈相切部位会有残余液体无法流通的现象,颈部越长,残余液体或血液越多,颈部越短残余的液体越少,但依然排除不了残余残留液体或血液的缺陷,目前尚未发明一种无残留液体的安全注射器或自毁式的无残留液体注射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解决目前尚未解决的无残留液体安全自毁注射器的问题。本内容提供了一种在关键的卡接结构相切过盈时,残留液体或血液仍能顺通无阻流入人体,达到无残留液体的目的的安全自毁式注射器,本设计的关键在于发现,利用把片状式结构的片与片中间的沟体作为结构过盈接合时残余液体从中流通的渠道,克服现有技术中注射后残留液体无法解决的缺陷。因此,因结构不同,其设计不同,可以采用多种卡接结构方式解决,结构过盈相切时,存余在卡接过盈结构外围的液体从卡接结构的空隙流通,并且设计在卡接结构带爪式或片式等各种形状解决结构相切时,结构件受力过盈会涨开带弹性,这样能减少卡接过盈的阻力。这样既保证该结构相切过盈时,残余液体能够正常流通,该结构也能够在过盈时减少阻力,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中安全式或自毁式注射器中尚未解决的两大难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安全注射器和自毁式注射器,主要组成结构包括推筒(1)、针座(9)、回缩杆(5),其特征在于:
1)、所述针座(9)的上端第一台阶(8)设置两片或两片以上的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的上端平面设置外凸钩(15),片与片中间设置可供液体流过的通液沟(11)或通液孔(4);
2)、所述回缩杆(5)的上端设置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叶片型顶爪(13),爪与爪中间设置可供液体流过的通液沟(11)或通液孔(4),当推筒被推至最前端时,所述回缩杆(5)的叶片型顶爪(13)与所述针座(9)的外凸钩(15)过盈适配连接时,所述顶爪结构的外围空间与内部空间通过所述的通液沟(11)或通液孔(4)形成可供液体自由流通的连通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图4中的回缩杆(5)受推筒(1)的压力,叶片型顶爪平面(14)与防液圈(16)相切受力时,防液圈(16)脱离位于针座(9)的第一台阶(8),因此残留的液体或血液从通液沟(11)或通液孔(4)空间流通,不会因叶片型顶爪平面(14)与防液圈(16)相切时,使处于叶片型顶爪(13)的外围液体(18)被封锁,并且叶片型顶爪(13)与针座(9)的外凸钩(15)过盈时存余残留液体向通液沟(11)或通液孔(4)流完,也是本实用新型突出的两个内容要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育和,未经杨育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79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