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起吊病员转运车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9350.7 | 申请日: | 200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4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叶强;姚方孝;杨其敏;李萌;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强 |
主分类号: | A61G7/14 | 分类号: | A61G7/1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起吊 病员 转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医疗用自动升降担架式病员转运车,特别适用于针对危重病人、行动不便或手术麻醉、昏迷的病人需要转运而设计的一种运输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保健事业的飞速发展、医保范围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就医手术病人增多,危重病人、手术病人转运工作量加大,不仅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也给病人增添了麻烦和痛苦。护理长期卧床以及瘫痪病人的翻身及床上清洁是一项坚苦的工作,也是人们一直希望解决的难题。
经检索,如CN96233819.2实用新型专利所提出的一种起重翻身护理器,它主要采用起吊支架结构,启动支架端部联有三个吊带,将病人吊起。但这种结构存在一些缺点:如需要手动翻身,病人被吊起后容易晃动的缺点、起吊安全性很差等。
另外,如CN02202426.3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移动底盘、立柱,立柱上连接升降支架,升降支架上设置起吊架,起吊架上联有铲式担架(翻板),它可轻便地将病人平稳地从病床上移至铲式担架上,但其主要是靠手工将病人移动到担架上,并且吊臂距离、担架宽度等都不能调节,存在着自动化程度差、劳动强度大等缺陷。此外,该技术方案的移动底盘为封闭结构,导致该设备不能将起吊的病人放置在CT设备、手术台等较宽设备配合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已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性差、自动化程度差、适应性差的缺点,提出的一种自动起吊病员转运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起吊病员转运车,它包括移动底盘以及移动底盘上设置的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
a、升降立柱上连接一根横梁,横梁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纵梁;
b、每个纵梁分别连接一对相隔一段距离的竖梁,每个竖梁内设置有电机以及相连的蜗杆,它与设置在竖梁内的蜗轮连接配合,蜗轮同轴连接齿轮,齿轮与设置在竖梁内的扇形齿轮配合传动;
c、两个纵梁上同侧的一对竖梁的下端分别连接一根管轴,管轴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扇形齿轮连接配合,每对竖梁之间的管轴上分别固接一块主翻板。
在上述基本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每个管轴的一端分别连接一根插接配合的插管轴,每根管轴的一端分别设有锥形螺纹段,锥形螺纹段均布有开口槽,设置一个相配合的锁紧手柄,它的中部设有锥形螺纹孔与管轴端部的锥形螺纹连接配合,以便将插管轴锁紧固定,每根插管轴上分别固接一块头部或脚部翻板。一侧的插管轴设有对应的折弯部分,折弯部分分别设有对应配合的插销。
两纵梁之间固接一个支撑梁,支撑梁上设置一个电机,电机输出轴上连接一螺杆,螺杆与另外设置的移动横梁中的螺母连接配合;每个纵梁内部分别设有移动配合的外套管、内套管,外套管通过纵梁上面的滑槽与移动横梁的一端连接,外套管、内套管中分别连接一个螺母,并且它们螺纹方向相反,两螺母中配合连接一个具有正反向螺纹段的螺杆,螺杆一端设有一段花键轴,它与设置于纵梁内花键套筒配合,花键套筒一端设有链轮,链轮通过链条与横梁上设置电机上的链轮连接配合;外套管、内套管通过纵梁下面的滑槽分别连接一个竖梁。
移动底盘由方管主梁以及两边的L型的方管边梁组成的凹型开口框架结构,每个方管边梁中的L型端部与方管主梁插接伸缩配合,方管主梁内设有一对电机以及相连的螺杆轴,每个螺杆轴分别与对应的设置在L型端部的螺母连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的各电机可以由微机或PLC进行精确控制,可以自动、安全、高效完成各种动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特别适用于危重病人、手术后、昏迷病人起吊转运,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转运效率高、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另外,本实用新型可调宽度移动底盘的结构设计,使移动底盘即可以伸入所有病床的底下,实现病床之间的起吊转运,也可以伸入CT机、手术台等宽大型设备两侧,实现病人在病床和CT机、手术台等宽大型设备之间的起吊转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移动底盘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6是图5的D-D剖视图;
图7是图1的E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强,未经叶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93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颌牙龈瓣撑开固定夹
- 下一篇:花生黑斑病和褐斑病的防治混配药剂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