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扁平型振动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01591.0 | 申请日: | 200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316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平;厉帅;孙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东阳市诚基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23/68 | 分类号: | H02K23/68;H02K23/66;H02K23/04;H02K7/065;H02K1/27;H02K11/00;C22C27/04;C22C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林君勇 |
地址: | 3221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平 振动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扁平型振动马达,特别涉及一种安装于移动电话等通讯工具内用来向用户提供振动信息的扁平型振动马达。
技术背景
一种扁平型振动马达(专利号:CN01109584.9),其包括:下机壳;上机壳;连接并支撑上、下机壳的轴;紧贴于下机壳上侧面的磁铁;被上述的轴偏心支撑,底面设有整流器的上基板;设置于上基板一面的若干个卷线线圈以及固定这些卷线线圈的树脂绝缘体;由上至下覆盖下机壳,一端连接与整流器连接的电刷,另一端从机壳下端露出的以相同距离排列焊接盘的下基板。上述扁平型振动马达的转轴与转子之间相对转动,而转轴与上、下机壳之间相互固定,该种扁平型振动马达由于转子的偏心转动容易导致转轴于转子之间连接的松动,从而影响马达的正常运转,其质量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与转子连接牢固,质量可靠性较高的扁平型振动马达,解决了现有扁平型振动马达存在的转轴与转子之间易松动,质量可靠性较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它包括下机壳和下机壳部分地覆盖的盖状上机壳,下机壳的上表面粘结有磁钢,电刷基片覆于下机壳的上表面并从上机壳内延伸至上机壳外,位于上机壳内的电刷一端与电刷基片连接,电刷的另一端向上翘起,包括换向基板、线圈及重锤的转子与转轴注塑为一体,转轴的上端与上机壳之间通过含油轴承旋转支承,所述电刷的另一端与换向基板的下表面滑动接触。本实用新型将转子与转轴注塑为一体,而将转轴与上机壳之间旋转支承,从而保证了转轴与转子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质量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上机壳对应于含油轴承的位置向下凹形成柱状孔,所述含油轴承紧配在柱状孔内,从而保证了含油轴承与下机壳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下端与下机壳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只需进行转轴与上机壳之间的装配,简化了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换向基板上表面中心形成与含油轴承下端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有与含油轴承下端接触的垫片,从而防止换向基板与含油轴承上端之间发生摩擦而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与换向基板注塑的位置形成有的凹槽,从而保证了转轴与换向基板之间注塑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下机壳圆周形成有弧形凸耳,所述上机壳的内壁下端形成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与下机壳的弧形凸耳相配。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转轴与转子连接牢固,质量可靠性较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机壳与含油轴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下机壳1部分地覆盖盖状上机壳2,下机壳1的上表面粘结有磁钢3,电刷基片4覆于下机壳1的上表面并从上机壳2内延伸至上机壳2外,位于上机壳2内的电刷5一端与电刷基片4连接,电刷5的另一端向上翘起,电刷5的另一端与换向基板6的下表面滑动接触,包括换向基板6、线圈7及重锤8的转子与转轴9注塑为一体,转轴9的上端与上机壳2之间通过含油轴承10旋转支承,上机壳2对应于含油轴承10的位置向下凹形成柱状孔11,含油轴承10紧配在柱状孔11内,转轴9下端与下机壳1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换向基板6上表面中心形成与含油轴承10下端对应的凹槽12,凹槽12底部设有与含油轴承10下端接触的垫片13,转轴9与换向基板6注塑的位置形成有凹槽14;下机壳1圆周形成有弧形凸耳15,上机壳1的内壁下端形成有环形台阶16,环形台阶16与下机壳1的弧形凸耳15相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东阳市诚基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东阳市诚基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15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
- 下一篇:多片锯送料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