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方向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1637.9 | 申请日: | 200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8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标;胡永辉;孙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25/04 | 分类号: | H01H25/04;H01H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方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方向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发光体的多方向开关。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CN 1849681 A号涉及一种设有光源的开关设备,此设备包括:外壳,多条导电轨道固定在其内;操作件,被设置成可在外壳内平移;导电圆顶状件,设置在外壳内且可在操作件的移动作用下在第一整流状态与第二整流状态之间弹性变形;光源,以及至少两条用于光源的供电轨道。光源与操作件固定连接,该操作件设有至少两个接触件,该接触件在操作件于所述壳体内的整个轴向行程上连接光源与各条供电轨道。所述开关设备是一种单向按压开关,通过单向运动使所述接触件连接着光源与各条供电轨道。然而,随着开关结构的复杂化和多功能化,业界开始考虑在多方向开关上安置光源,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现今市场上有一种多方向开关,其包括顶部具有操作孔的箱形的壳体、在壳体内组装着的第一、第二旋转元件、插入壳体内部对第一、第二旋转元件进行操作且部分结构自操作孔突伸出壳体外以方便进行操作的操作元件、位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下方的复位机构,以及连接着第一、第二旋转元件端部的一组信号检测元件。所述第一、第二旋转元件在壳体内上下设置且可在操作元件的操纵下沿垂直相交的两方向自由旋转,信号检测元件相对于各个旋转元件之旋转角度而输出信号。多方向开关与所述单向按压开关在结构上和操作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单向按压开关在所述轴向行程上通过接触件连接光源与各条供电轨道的模式就不能复制在多方向开关上。这样,为了在上述多方向开关上安置光源,就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光源导通模式来达到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置有发光体的多方向开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方向开关,其包括具有操作孔的箱形的壳体、在壳体内组装的第一、第二旋转元件、插入壳体内部对第一、第二旋转元件进行操作且部分结构自操作孔突伸出壳体外以方便进行操作的操作元件、位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底部的复位机构,以及连接着第一、第二旋转元件端部的一组信号检测元件。所述第一、第二旋转元件在壳体内上下设置且可在操作元件的操纵下沿垂直相交的两方向自由旋转,信号检测元件相对于各个旋转元件的旋转角度而输出信号。所述多方向开关还包括设置于操作元件内的发光体和至少两条用于所述发光体的供电轨道,所述供电轨道固定在所述壳体上,而发光体与所述供电轨道之间由软性导电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多方向开关内安装有发光体和供电轨道,并通过软性导电线连接着发光体和供电轨道,软性导电线具有柔性,多方向开关在多方向旋转时,软性导电线的柔性使其很好的连接着发光体和供电轨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方向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多方向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多方向开关部分元件的组装图。
图4是图1所示多方向开关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多方向开关沿A-A的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多方向开关沿B-B的剖视图。
图7是图2所示多方向开关第二旋转元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多方向开关第二旋转元件沿C-C的剖视图。
图9是图2所示多方向开关第一旋转元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多方向开关第一旋转元件沿D-D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多方向开关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多方向开关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包括具有操作孔10的箱形的壳体(未标示)、在壳体内组装着的第一、第二旋转元件3、4和由弹簧收容机构5和盘簧6构成的复位机构、部分插入壳体内部对第一、第二旋转元件3、4进行操纵而另一部分自操作孔10中突伸出壳体外部以方便进行操作的操作元件8、连接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3、4端部的一组信号检测元件7,以及发光体91和供电轨道9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1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配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式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