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3151.9 | 申请日: | 200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8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赖金德;王立彬;刘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7/00 | 分类号: | H01R27/00;H01R13/652;H01R12/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符合USB3.0标准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IBM、微软、NEC、Northern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截止到2006年,USB协会已经发布了1.0、1.1及2.0等版本,而符合其任何版本标准的设备也能与符合其以往标准的设备相兼容(也称为:向后兼容)。
上述USB 1.0、1.1、2.0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传输速率:(1)低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5兆比特/秒,多用于键盘和鼠标;(2)全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2兆比特/秒;(3)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80兆比特/秒。虽然高速装置通常被称为USB2.0且宣传其速率高达480兆比特/秒,但并不是所有的USB2.0装置均是高速装置。高速装置的运行通常只能达到60兆比特/秒。大多数高速USB装置通常的运行速度还要慢得多,大约只有3兆比特/秒,有时也能达到10-20兆比特/秒。20兆比特/秒的数据传输速率相对一些应用程序来说已经足够,但并非可以达到所有的应用程序的需求。如此,当需要传送音频或视频这种需要几百兆甚至是1或2千兆比特数据传输率的文件时,目前传输速率显然是不够的。
2008年11月17日,在美国加州举行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USB3.0开发组宣布了USB3.0技术规格标准的完成和预计发布时间。其包括A型、B型、powered-B型、micro-B型插座、插头及micro-A型插头和micro-AB型插座等型号。USB3.0在USB2.0的基础上增加了5根端子用于传输高速信号,USB 3.0的传输速度将会达到4.8千兆比特/秒,为USB 2.0的10倍之高,而且还向下兼容USB 2.0,这种规格可以满足现在同时或者分别传输高速和低速信号的需求。Powered-B型USB3.0在B型USB3.0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两根端子,一根为电源端子,一根为接地端子,该电源端子可以直接给连接到该装置的外围设备提供电源,而不需要额外的电源。然而在这份规格中并没有详细的说明线缆和接线端之间的端接方式。所以,一种改良了线缆末端端接方式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被开发用于满足现在这种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线缆末端与端子端接方式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端子、电性连接对应端子的线缆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遮蔽体,所述若干端子包括第一组端子和第二组端子,所述线缆包括若干电性连接对应端子的导线,所述第一组端子和第二组端子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接触部及焊接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组端子的接触部暴露于第一收容腔中,所述第二组端子的接触部暴露于第二收容腔中,所述第二组端子包括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和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通过一导电体电性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端子及电性连接到若干端子的若干导线,所述若干端子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接触部及焊接部,所述若干端子包括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通过一导电体和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和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相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两个接地端子进行短接,减少了焊接次数,且可以节省一根线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其中挡板被移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其中挡板被组装于绝缘本体后端。
图5是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第一、二组端子2、3、将绝缘本体1收容于其中的金属遮蔽体4、电性连接第一、二组端子2、3的线缆7及包覆于金属遮蔽体4后端的外包覆层(未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31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组合仪表
- 下一篇:具有改进驱动机构的针织机喂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