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桥随动臂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3849.0 | 申请日: | 200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2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楠楠;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3/14 | 分类号: | B60G3/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桥 随动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悬架装置的配置,尤其涉及一种后桥随动臂。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上普遍使用的后桥随动臂,一般是设在端部的套管与随动臂采用焊接连接,成品后采用电泳表面处理,而后桥随动臂在车辆上设于底部的后侧,直接暴露于工作环境中,会遭受路面的泥水、风沙的侵蚀,其工作环境恶劣,由此其表面处理尤其重要,如果表面处理质量不好,会出现表面锈蚀,影响外观,严重时会腐蚀零部件本体。而后桥随动臂是车辆上主要的受力机构,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制动力、启动力、过坑和凸包时等各种工况的交变冲击力,如腐蚀严重发生本体局部断裂,随之会引发重大交通事故,而设于后桥随动臂套管内的缓冲块,安装时圆周方向需要精确定位,往往需要制作专用工装定位后安装,生产成本高、效率低。
中国专利“汽车悬架的设置”ZL200620133225.5公开了一种扭转梁随动臂或三角纵臂式汽车悬架,其铰轴与车体连接,轮轴与车轮连接,当车辆静止、空载时,铰轴线与轮轴线设有一个落差角,该落差角的设置能确保车轮的导向性,车轮在遇到凸起的路障向上跳动的同时获得一个能减小悬架对车体冲击的后移量。该汽车悬架的设置解决了车辆前行遇到凸起的障碍后移量小的问题,确保车轮的导向性,降低了悬架对车体的冲击,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制动力、启动力等各种工况对后桥随动臂产生的交变冲击力,在表面处理质量不好时,产生锈蚀破坏本体后同样会造成本体局部断裂,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同时此装置在安装缓冲块时必须使用专用工装定位,同样存在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后桥随动臂电泳质量差,造成本体局部易腐蚀断裂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并可提高表面电泳质量,而且不需要缓冲块定位安装工装的一种后桥随动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桥随动臂,包括随动臂和横向设于其端部的套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套管上设有通孔,通孔设于套管与随动臂的相贯面上。
通过在套管与随动臂相贯的侧壁上设通孔,使电泳液在随动臂两端与外界连通形成回路,从而可确保随动臂内部及与套管连接处的底部电泳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通孔设为径向圆孔。径向圆孔便于通孔的加工,从而节省加工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通孔直径设于φ1mm~φ2mm之间。在不影响套管强度的情况下,实现随动臂两端与外界连通形成回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套管上设有一个通孔,通孔穿过套管的径向中心面并设于相贯面的中心。确保电泳液在随动臂两端与外界连通形成回路,并可根据通孔的位置,定位安装缓冲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套管上设有二个通孔,通孔穿过套管的径向中心面并在相贯面上均布。在确保电泳液在随动臂两端与外界连通形成回路的同时,提高电泳液在随动臂3内部的流动速度,使电泳液在随动臂内流动更加均匀畅通,提高随动臂内壁及底部的电泳质量,并可根据通孔的位置,定位安装缓冲块。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在不改变后桥随动臂强度的同时,提高了产品内表面的电泳质量,并可根据通孔的位置定位安装缓冲块,使用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桥随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桥随动臂第一种实施方式的A-A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桥随动臂第二种实施方式的A-A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桥随动臂第一种实施方式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桥随动臂包括随动臂3和横向设于其端部的套管1,所述的套管1上设有一个φ1.5mm的径向通孔2,通孔2设于套管1与随动臂3的相贯面4上,且穿过套管1的径向中心面并设于相贯面4的中心。电泳过程中,电泳液顺随动臂3的下端口流入随动臂3内部,由于其底部,即套管1与随动臂3的相贯面4上设有一个φ1.5mm的通孔2,电泳液经通孔2流出至套管1内壁,从而形成电泳回路,由此电泳液不会在随动臂3底部内壁上形成气压泡,使电泳液无法流经气压泡所在的内壁表面,造成此处表面没有电泳层保护,从而发生锈蚀现象。在安装设于后桥随动臂套管内的缓冲块4时,在圆周内调整缓冲块5的方向,并参照通孔2实施定位安装,简单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38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镜前灯
- 下一篇:清淤排污泵的扩散增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