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表面带有沟槽的阴极炭块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04255.1 | 申请日: | 200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3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席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5C3/08 | 分类号: | C25C3/0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4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带有 沟槽 阴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面带有沟槽的阴极炭块,属于铝电解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铝电解槽生产中,槽内阴、阳极之间氧化铝融盐电解过程会析出金属铝液或铝滴,金属铝液或铝滴一般均会汇集或流过砌筑在槽膛底部的阴极炭块表面,目前,构成铝电解槽阴极的阴极炭块表面多较平整,这样随着现代铝电解槽电流容量的逐步增大,电解槽内析出的金属铝液就会较多,在阴极表面堆积,同时因金属铝液在阴极炭块表面的流动特性受电磁场影响和干扰,而堆积铝液受电磁场影响和干扰的程度就会进一步加剧形成旋流,从而严重影响到电解生产的稳定性,妨碍电解槽电流效率的提高和能耗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表面带有沟槽的阴极炭块,它可通阴极沟槽对阴极表面的铝液进行导流、改变铝液在阴极炭块表面的流动特性,以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它包括阴极碳块和安装在阴极碳块上的阴极碳棒,在阴极碳块的上端面开设有阴极沟槽。
阴极沟槽位于阴极炭块端面的中部、一端或两端。
阴极沟槽的形状为矩形、梯形或角形。
阴极沟槽的深度为50mm~200mm。
在每块阴极炭块上的阴极沟槽的长度为100mm~400mm。
根据铝液的流动状态,可在适当的阴极沟槽上安装挡流块。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阴极碳块的上端面开设阴极沟槽,这样液化的铝液就可在阴极沟槽内流动,起到导流的作用,同时阴极沟槽的设置可对高流速区域的铝液产生一定的阻碍,破坏原有电磁力所产生的铝液内流速场的分布,使其变得支离破碎,使铝液不能产生较大的隆起和波动,从而获得较好的稳定性,而稳定性较好的电解槽,生产时极距可较低、能耗也较低,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阴极沟槽位于阴极炭块端面的中部、一端或两端,阴极沟槽的形状为矩形、梯形或角形,这样用本实用新型组装的铝电解槽阴极就可更好适应各类电解槽并破坏原有电磁力所产生的铝液内流速场的分布,达到进一步节能、降低能耗的效果。阴极沟槽的深度为50mm~200mm;在每块阴极炭块上的阴极沟槽的长度为100mm~400mm,此数据均是申请人通过大量试验检测所得,目的为能适应于各种槽型。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和易于安装的特点,为有效改善阴极表面的铝液流动特性创造良好条件,具有很好的经济效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阴极沟槽为为矩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阴极沟槽为梯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阴极沟槽设置在阴极炭块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阴极沟槽位于阴极炭块两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和图5所示,在阴极碳块1上安装有阴极碳棒2,并且在阴极炭块1上切割有阴极沟槽3,阴极沟槽3可以位于阴极炭块的中部、一端或两端,如图2和图3所示,在每块阴极炭块1上切割的阴极沟槽3的长度为100mm~400mm、深度为50mm~200mm,切割的阴极沟槽形状可以为矩形、梯形或角形,如图1和图2所示。同时若开设的阴极沟槽还不能很好的完成导流和阻流的作用,可在阴极沟槽3内镶嵌挡流块4(如图5)来进一步对高流速区域的铝液产生阻碍,破坏原有电磁力所产生的铝液内流速场的分布,使其变得支离破碎,使铝液不能产生较大的隆起和波动,从而获得较好的稳定性,而稳定性较好的电解槽,生产时极距可较低、能耗也较低,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42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