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炉渣热能利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4702.3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219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邹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岳明 |
主分类号: | F01K27/02 | 分类号: | F01K27/02;F01D15/10;F27D17/00;C01B25/027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全强 |
地址: | 2130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炉渣 热能 利用 系统 | ||
1、一种高温炉渣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螺旋自转式的风炉(2),用于将来自矿物燃烧炉(10)的高温炉渣与空气进行换热;
蒸汽蒸发器组(5),用于利用风炉(2)输出的高温空气将水转换为过热蒸汽;
汽轮发电机(9),与蒸汽蒸发器组(5)的过热蒸汽输出端相连以发电,然后通过并网控制电路装置实现并网;
所述风炉(2)的内壁上设有耐高温钢材制成的螺纹,以在风炉(2)绕其中心轴自转时,将风炉(2)一端的进料口(2-1)的高温炉渣送至风炉(2)另一端的出料口(2-9);风炉(2)内的中心轴线上设有水管(2-12),水管(2-12)的末端经所述出料口(2-9)与高压水源(22)相连,水管(2-12)的前端延伸至邻近所述进料口(2-1)处,且在水管(2-12)的前端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开口向下的用于定时定量喷水的前端喷水口(2-13),水管(2-12)上邻近出料口(2-9)的管壁四周均匀分布有多个的后端喷水口(2-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炉渣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炉(2)包括设于炉体外壁的至少2个齿条(2-4)、由同步调速电机(2-6)驱动的与各齿条(2-4)相啮合以驱动所述风炉(2)自转的齿轮(2-5)、以及对称设于炉体下方的用于支撑风炉(2)的至少两对承压轮(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炉渣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炉渣从矿物燃烧炉(10)流出经用于沉淀金属矿(1-1)的沉淀池(1)后,流至风炉(2)的进料口(2-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温炉渣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炉(2)的出料口(2-9)下方设有螺旋滚筒式的出渣机(3),出渣机(3)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出料口(2-9)相对的开口向上的入渣口(3-1)和开口向下的出渣口(3-2),出渣机(3)内设有用于使炉渣向出渣口(3-2)作翻滚式位移的由电机驱动的螺旋杆(3-3);在邻近入渣口(3-1)的一端所述出渣机(3)与所述蒸汽蒸发器组(5)的换热气体出口相连,出渣机(3)的另一端具有用于连接有矿物预热干燥房(13)的出气口;在出渣机(3)向矿物预热干燥房(13)输出干燥用的热气时,出渣机(3)的入渣口(3-1)和出渣口(3-2)闭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炉渣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蒸发器组(5)包括依次相连的过热蒸汽蒸发器(5-1)、次级蒸汽蒸发器(5-2)和初级蒸汽蒸发器(5-3);过热蒸汽蒸发器(5-1)的底部设有气煤两用的燃烧炉(5-4),燃烧炉(5-4)与用于输送由矿物燃烧炉(10)排放的可燃气体的管路相连;燃烧炉(5-4)的一侧为蒸汽蒸发器组(5)的高温空气入口,与用于输送来自风炉(2)的高温空气的管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温炉渣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蒸汽蒸发器(5-1)的换热气体出口接次级蒸汽蒸发器(5-2)的换热气体入口,次级蒸汽蒸发器(5-2)的换热气体出口接初级蒸汽蒸发器(5-3)的换热气体入口,初级蒸汽蒸发器(5-3)的换热气体出口即为所述蒸汽蒸发器组(5)的换热气体出口;初级蒸汽蒸发器(5-3)的换热气体出口串接有引风机(8);
初级蒸汽蒸发器(5-3)的入水口与用于预热软水的热水塔(21)相连;初级蒸汽蒸发器(5-3)的出水口与次级蒸汽蒸发器(5-2)的入水口相连,次级蒸汽蒸发器(5-2)的蒸汽出口连接有汽包(4),汽包(4)与过热蒸汽蒸发器(5-1)的蒸汽入口相连,过热蒸汽蒸发器(5-1)的过热蒸汽出口与汽轮发电机(9)相连;
热水塔(21)的热气输入端与汽轮发电机(9)的废气出口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炉渣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炉(2)与蒸汽蒸发器组(5)之间的气管上和/或所述蒸汽蒸发器组(5)的出气口设有至少一个引风机(8);
所述风炉(2)内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PLC相连;PLC经电机驱动控制电路与所述引风机(8)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岳明,未经邹岳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47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由甲烷生产芳烃
- 下一篇:直接利用发电厂汽轮机排汽冷凝热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