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孔钻多轴钻床加工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6155.2 | 申请日: | 200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0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孟炯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久良数控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1/02 | 分类号: | B23B41/02;B23B47/1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孔钻多轴 钻床 加工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床,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加工深孔的深孔钻多轴钻床加工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普通钻床基本都是在一台钻床主体的上方设置一根钻削主轴进行钻削加工,其工作效率较低。而深孔钻钻床由于孔的加工深度较深,因此,钻削加工效率比普通钻床更低,为提高工作效率,现有深孔钻钻床是在一台钻床主体上方设置两根钻削主轴同时作业,通过自动控制设备控制钻削主轴的进给与后退,从而也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其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以下的不足:
1、两根钻削主轴的进给以及回退动作控制为:自动控制设备电连接一台电机,电机传动连接一根丝杠,而该丝杠同时控制两根钻削主轴的进给与回退动作。由于只有一根丝杠对两根钻削主轴进行控制,因此,在运动过程中,两根钻削主轴是同步进给,同步回退,不利于对钻削加工的控制;
2、而对于卧式的深孔钻钻床而言,两根钻削主轴的轴心线与钻床主体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一致,其中一根钻削主轴必然位于钻床主体后方,导致操作人员在装夹后方钻削主轴上的工件或钻削完成后拆卸后方钻削主轴上的工件时,操作人员手臂需要弯曲才能将工件进行装夹或拆卸,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并加大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工件加工精度的深孔钻多轴钻床加工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深孔钻多轴钻床加工控制系统,包括钻床主体,在钻床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两根钻削主轴,各钻削主轴分别传动连接有进给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进给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钻床主体上的电机,与电机传动连接的丝杠以及与丝杠传动连接的滑动支撑台,钻削主轴铰接在滑动支撑台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电机电连接有自动控制设备。
进一步的是,钻削主轴的轴心线平行于水平面,且任意两根钻削主轴的轴心线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间距。
进一步的是,所述至少两根钻削主轴在钻床主体的前后方向上均匀布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钻削主轴具有两根,分别为位于钻床主体后方的后主轴以及位于钻床主体前方的外主轴,后主轴的轴心线与钻床主体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外主轴的轴心线与钻床主体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每根钻削主轴传动连接一组进给机构,则工作时,每组进给机构分别对应控制一根钻削主轴的进给与回退动作,从而可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并能实现在同一钻床主体上对不种类工件的钻削加工;而通过将任意两根钻削主轴的轴心线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间距,当装夹或拆卸被钻削工件时,由于操作人员的手臂与水平面基本平行,而各根钻削主轴的轴心线与钻床主体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不相同,因此,操作人员的手臂在伸直的时候即可对工件进行装夹和拆卸,满足了人体工程力学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可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适合在各种钻床上面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钻床主体1、后主轴2、外主轴3、电机4、丝杠5、滑动支撑台6、自动控制设备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深孔钻多轴钻床加工控制系统,包括钻床主体1,在钻床主体1上设置有至少两根钻削主轴,各钻削主轴分别传动连接有进给机构。则工作时,一组进给机构分别对应控制一根钻削主轴的进给与回退动作,从而可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并能实现在同一钻床主体1上对不种类工件的钻削加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钻削主轴进给与回退的进给机构可采用液气压缸带动连杆驱动钻削主轴工作,或采用齿轮齿条机构驱动钻削主轴工作,作为优选方式,进给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钻床主体1上的电机4,与电机4传动连接的丝杠5以及与丝杠5传动连接的滑动支撑台6,钻削主轴铰接在滑动支撑台6上。则进给运动时,电机4正转,带动丝杠5转动,驱动滑动支撑台6前进;而钻削完成后回退时,电机4反转,同样带动丝杠5反转,并驱动滑动支撑台6后退,从而实现了钻削主轴的进给与回退。
为更好实现钻削主轴的进给与回退操作,所述电机4电连接有自动控制设备7。自动控制设备7根据加工情况,设定进给速度,分别对各组进给机构中的电机4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控制;同时,还可避免人为进刀操作带来的加工精度较低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久良数控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久良数控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61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扣式电力电缆保护套管
- 下一篇:基于超声光电成像技术的电子白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