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密封耐高压连接器及其分体式绝缘体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6409.0 | 申请日: | 200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8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继利;胡国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4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密封 高压 连接器 及其 体式 绝缘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的具有良好气密性的高压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电子技术中所使用的连接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一些特殊场合需要用到一种外径很小的单接触件的电连接器,其插合面仅为6.5mm,这种连接器不但要求具有很好的气密封性能,其泄露率为1.0x10-10Pa.m3/s,而且在该连接器插合后还必须具有耐高压的性能,其耐电压在5000V以上。
现有的技术中,对该连接器有两个制作方法:
采用陶瓷烧结来完成,利用陶瓷作为绝缘体,并将连接器的接触件与外壳连接为一体,但其缺点是:陶瓷烧结的工艺要求很高,使得产品的次品率太高,因而产品的成本太高;
2.采用玻璃烧结完成,将连接器的接触件与外壳烧结为一体,其缺点是:连接器的绝缘层较薄,且玻璃烧结成型困难,因而对模具的要求很高,并且玻璃的耐压指标不稳定,制成的连接器耐电压指标不合格,因此不适合在耐高电压场合使用。
而且,不论采用上述哪个方法制作,其外壳与接触件均烧结为一体,使得连接器在损坏时无法维修,只能丢弃,从而更增加了连接器的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小型密封耐高压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结构简单、制作使用成本低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密封耐高压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外壳,外壳内沿轴向设置有接触件,接触件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包括插套在外壳内的前绝缘体和后绝缘体,在所述前、后绝缘体之间夹设有套装在接触件的外圆上的O型密封圈,该O形密封圈的内、外圈被前、后绝缘体轴向挤压而与接触件和外壳内壁后在接触件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密封。
所述连接器外壳前部插接端与后部固定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绝缘体止推配合的台阶孔,所述前、后绝缘体分别与所述前、后台阶孔相互对应并止推配合;在所述前绝缘体与后绝缘体的中心分别开设有轴向中心通孔,在中心通孔内穿装有接触件,该接触件的外圆上设有分别与前后绝缘体止推配合的定位台阶,所述O型密封圈套装在该定位台阶的外圆上。
所述后绝缘体与连接器外壳为螺纹连接。
所述前绝缘体为环套状结构,该前绝缘体的套口朝向连接器的插接方向,在其套底面还设有密封胶垫,该密封胶垫径向套设在接触件上并与前绝缘体的套底面吻合配合。
所述密封胶垫朝向套口的一面的边缘设有环形凸起。
在所述外壳的前端外壁上开设有连接螺纹。
在所述外壳的外壁中部径向凸设有连接法兰。
所述连接法兰为正六边形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采用前、后两部分的绝缘体之间夹设O型圈的结构将连接器密封,其前绝缘体提高了接触件与连接器外壳之间的爬电距离,后绝缘体通过螺纹将O型圈夹紧,O型圈被夹紧后将连接器外壳与接触件之间的气隙隔断形成密封,增加了连接器的耐电压指标,完全可以满足特殊场合下的应用;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将现有的复杂的制作工艺过程简单化,产品的成品率大为提高,在满足各项性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插座的制作成本,同时,该连接器为可拆结构,在连接器中出现小故障时可以拆换其中的故障件,能够节省连接器的使用维护费用,为小型密封耐高压产品提供了另外一条设计思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小型耐高压连接器的分体式绝缘体,其由前绝缘体、后绝缘体及夹设在两绝缘体之间的O型密封圈组成,两绝缘体的轴心均开设有用于穿装接触件的通孔,所述的前、后两绝缘体的外圆上分别环设有用于与连接器外壳止推配合的定位台阶。
所述后绝缘体的外圆上开设有用于连接连接器外壳的连接螺纹,在其中心通孔的孔壁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接触件的定位台阶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64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