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通用手机开发平台的门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6913.0 | 申请日: | 2009-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8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伟;向超群;颜含;王国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4M1/725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008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通用 手机 开发 平台 门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控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通用手机开发平台的门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锁控制装置主要有机械锁和电子锁,机械锁成本低、结构也较简单,但其安全性也很差,并且使用不是很方便。电子锁结构较复杂,成本也较高,但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较高的优点。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手机与电子锁结合在一起的门控系统成为现实,但现有基于蓝牙或者短信通信的门控系统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维护困难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门禁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难以维护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使用安全、方便、可靠的基于通用手机开发平台的门控系统。本实用新型能方便的在家庭或者其它小型环境安装,移动设备端的应用程序能不经修改或者可以经很少修改后移植到任意设备,使得安全门禁系统得以方便地实现。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微控制器、蓝牙模块、短信模块、红外数据接口、人机交互模块、电子锁驱动模块,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蓝牙模块、短信模块、红外数据接口、人机交互模块、电子锁驱动模块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安全、方便、可靠的基于通用手机开发平台的门控系统,能方便地在家庭或者其它小型环境安装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微控制器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微控制器、蓝牙模块、短信模块、红外数据接口、人机交互模块、电子锁驱动模块,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蓝牙模块、短信模块、红外数据接口、人机交互模块、电子锁驱动模块相连。其中微控制器采用飞思卡尔HCS12系列16位微控制器为核心;短信模块采用西门子公司的GSM通讯模块,使用它还需要SIM卡;人机交互模块包括键盘和LCD显示屏,采用4*4矩阵键盘输入和128*64液晶显示屏,有着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菜单设计;蓝牙模块采用CSR 2.0芯片,通过UART口和微控制器通讯;微控制器通过电子锁驱动模块控制电子锁。
本实用新型中由门控端和移动设备端两方面的软硬件配合完成门控。手机端的硬件是现成的,所以只需要完成软件的编写,通过JAVA ME平台编写的通讯程序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1.设备初始化
系统要正常工作,需要确定门控端和移动设备端的对应关系,用户需要进行如下操作:
时钟初始化:首次打开系统将直接进入时钟初始化界面,用户根据提示对时钟进行设置即可完成操作,可以通过手动输入或者短信校正的方式初始化时钟。
短信控制初始化:在门控端进入初始菜单,选择绑定手机选项。可以通过手动输入手机号码或者向门控端发送一条确认短信的方式完成操作。不论采用何种方式,系统都将发送一条短信息进行确认。
蓝牙控制初始化:开启门控端,使得系统正常运行。在手机端应用程序进入初始菜单,选择绑定蓝牙选项。系统将自动匹配并给出提示信息,用户确定即可完成绑定。
密钥初始化:系统默认密钥是123456,但是在用户设置自己的密钥之前,系统不会给出门控权限,出于安全的考虑,用户只能在门控端进行密钥的初始化。
2.设置
初始化是系统工作的必要操作,设置则用于使用系统的全部功能。
(1)用户设置:用来增加或者删除绑定的手机和蓝牙地址。
(2)密钥设置:用来创建、修改、删除密钥,删除密钥将同时删除控制权限。
(3)其它设置:包括时钟设置、动态密钥设置、自定义设置等。
(4)恢复默认设置:之前的所有设置将被重置,相当于用户没有进行过操作。
3.控制
在移动设备端进入控制菜单,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控制途径(短信、蓝牙、红外等)。输入密钥,确定即可完成操作。如果操作成功,将得到正确的反馈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69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