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铆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7012.3 | 申请日: | 200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55 | 分类号: | H01R43/055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铆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铆压机,特别是关于一种藉由一接触滚轮来推折壳体,可避免刮伤壳体的表面,及数个下模片可独立且分阶段上升铆压壳体,可有效保证金属壳体连结于电缆的一端。
背景技术:
小型同轴电缆连接器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297566号,该连接器必需利用铆压机来使金属壳体连结于电缆的一端。如图1所示,该种铆压机1具有一上模装置2及一下模装置3,该上模装置2的前端具有一上模头4以金属材料制成,可向前移动接近上、下模装置2、3之间的壳体,当上模头4向前移动时可使壳体向下弯折,就目前技术而言,上模头4与壳体直接接触会刮伤夹固部的表面,迫使壳体必须另外进行研磨或抛光的加工作业,用来排除壳体表面刮伤的问题,但此解决方式所附带增加的成本及时间,须加考虑。
下模装置3包含三片下模片5以叠合方式连结在下模支持座6,在进行壳体的夹固片铆压时,必需使用垫片填塞来调整各下模片5的铆压深度,以保证壳体的夹固片与同轴电缆间具有良好的包固性。但此解决方式须要额外组件的装设,且其附带增加的时间及尺寸调整不易控制的缺点,须加改进。
再者,下模装置3藉由一凸轮结构7的推动使其上升或下降,并利用弹簧8来促使下模装置3复位;然而在操作过程中,常发生铆压后下模片5与壳体卡料,下模装置3无法顺利复位,显见弹簧8的拉力并不足以强迫下模装置3退模,如此将影响组装加工作业进行的顺畅,而且必须要停机做故障排除来排解卡料后,方能续行加工作业,具有费时及影响生产线顺畅、产能效率不高的弊端。
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铆压机,可防止上模头对壳体的表面刮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铆压机,将金属壳体连结于电缆的一端,该壳体具有一套筒,套筒经转折部向上延伸有一夹固部,该夹固部的两侧各设有数个夹固片,该壳体藉由第一往复式装置被连续输送;其特点是:该铆压机包括:
一上模头,前端安装有一接触滚轮;
一上模支持体,其上装设该上模头,使接触滚轮沿水平方向向壳体的夹固部接近或离开,该壳体受到接触滚轮的推动使夹固部以转折部向下弯折;
数个下模片,各下模片的顶端分别具有一模穴;
一下模支持体,其上装设该数个下模片,该下模片与下模支持体滑动结合,使其可沿垂直方向向数个夹固片移动,藉此迫使数个夹固片沿着模穴向内弯折,使数个夹固片对电缆的外皮包固夹合;及
一下模进退机构,可驱动各下模片独立且分阶段上升或下降。
如此,该下模装置的数下模片可独立且依顺序执行上升、下降动作,且可藉由螺丝来独立调整下模片的铆压深度,可有效保证壳体连结于电缆的一端;该下模进退机构设阶状轨道可确实驱动下模片分阶段上升或下降,从而可防止上模头对壳体的表面刮伤。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铆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铆压机的立体图。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铆压机的支持座连结有上模装置、下模装置、下模进退机构及往复式装置的立体图。
图3a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3b为图3中B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下模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模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上模装置向前移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下模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下模进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下模装置的三个滑动件位于阶状轨道的示意图。
图10为铆压机对金属壳体及电缆进行铆压的步骤示意图一。
图11为铆压机对金属壳体及电缆进行铆压的步骤示意图二。
图12为铆压机对金属壳体及电缆进行铆压的步骤示意图三。
图13为铆压机对金属壳体及电缆进行铆压的步骤示意图四。
图14为铆压机对金属壳体及电缆进行铆压的步骤示意图五。
图15为铆压机对金属壳体及电缆进行铆压的步骤示意图六。
图16为铆压机对金属壳体及电缆进行铆压的步骤示意图七。
标号说明:
铆压机1 上模装置2
下模装置3 上模头4
下模片5 下模支持座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70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