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电磁波干扰的遮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07747.6 | 申请日: | 2009-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6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曹昌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H05K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波 干扰 遮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蔽结构,尤指一种防电磁波干扰的遮蔽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已知遮蔽结构(Shielding device)10以软焊方式固定在PC板15上,可防止PC板15上的电子电路发生电磁波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而对通讯造成干扰及人体的伤害。该遮蔽结构10包括一上盖11及一框架12,框架12连结有一接头13可供讯号输出/输入。框架12设有一孔可接纳该接头13的末端部,并在接合处的周围进行铆压而成为结合,惟此结合方法会在框架12与接头13之间产生缝隙14,如图2所示,该缝隙14将成为电磁波进入/泄漏的可能大道。框架12与接头13间电磁波的泄漏可利用手焊方式焊接于缝隙14周围来排除,但此解决方法会造成框架12变形而附带增加成本与时间,须加考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阻止电磁波的泄露/进入的防电磁波干扰的遮蔽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电磁波干扰的遮蔽结构,用以系固在印刷电路板上,包括一上盖及一框架,该框架由数个侧壁连接而成,并连接有一接头,该接头具有一环形端部、一本体部及一管状端部,该环形端部位于接头的前端,其特点是:该遮蔽结构还包括一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形成一360度密封于框架与接头之间;该框架于一侧壁上具有一收容孔;该接头装入框架的收容孔并成为结合。
所述密封结构具有一环形肋及一环形槽,该环形肋环绕于框架的收容孔外部周围,该环形槽与环形肋对应,且位于本体部的前端面,该环形肋装入于环形槽中而成为一密封连结。
从而,可有效阻止电磁波的泄露/进入。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操作方式以及目的与优点,藉由参考下列的叙述及附图,当可更加容易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遮蔽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已知遮蔽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遮蔽装置的部份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框架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框架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接头的左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接头的部分剖面图。
标号说明:
遮蔽结构10 上盖11
框架12 接头13
缝隙14 PC板15
遮蔽结构20 上盖21
框架30 收容孔31
第一侧壁31a 第二侧壁31b
第三侧壁31c 第四侧壁31d
收容孔32 环形肋33
接头40 环形端部41
本体部42 管状端部43
前端面44 环形槽45
螺纹4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电磁波干扰的遮蔽结构20包括一上盖21以及一框架30可装载在PC板上,该框架30连结有一接头40可供讯号输出/输入。
框架30的形状可依业者的需求来设计,本实施例以矩形来做说明,如图4及图5所示,框架30具有第一侧壁31a、第二侧壁31b、第三侧壁31c、及第四侧壁31d。第一侧壁31a具有一收容孔32。
如图6所示,接头40具有一环形端部41、一本体部42及一管状端部43。环形端部41位于接头40的前端,可装入框架30的收容孔32内。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框架30与接头40之间提供一360度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具有一环形肋33位于收容孔32的外部周围且成环绕关系,及一环形槽45与环形肋33对应,且位于本体部42的前端面44。实质上环形槽45的宽度和环形肋33的宽度是相同的。管状端部43外部都是螺纹46,可使匹配接头锁合于管状端部43上,而成为机械与电气上的连接。
当接头40的环形端部41装入于框架30的收容孔32时,框架30的环形肋33卡入于接头40的环形槽45而成为360度防露密封,该密封方式可有效防止电磁波的泄露/进入。最后在接头40的环形端部41上进行铆压迫使框架30与接头40成为稳固的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7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辊道窑喷嘴散射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视频的人体感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