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线针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8642.2 | 申请日: | 2009-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9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汪树林;祝东强;张勇;刘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11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针,尤其是涉及一种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时使用的导线针。
背景技术
目前,腹腔镜因其微创优势,在小儿外科领域应用愈来愈广泛和深入。但是腹腔镜技术性强,设备要求较高,存在许多技术难点,阻碍了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缝线的留置就是其中难点之一。目前,使用的几种置线装置如下:
GraNee针:GraNee针是Grasp和Needle的缩写,是特制的弹簧套线针。在腹腔镜引导下用GraNee针经皮肤切口将4号丝线引入腹膜前间隙(肌肉与腹膜之间的间隙),穿过内环口的一边,刺入腹腔,将线头留在腹腔。将针退出体外后,再次经皮肤切口穿刺进入腹膜前间隙,穿过内环口的另外一边,张开套线针,抓住留置在腹腔内的线头,将其引出体外,打结后,线结留在皮肤切口内,一般套2针后可将内环口完全关闭。该针要求器械特殊,价格较贵,需要两次皮肤穿刺,不但费时,而且由于两次穿刺不太可能从同一针道进入腹膜前间隙,导致结扎过多疝囊被盖组织,加重损伤。
国内范承岗等应用自制缝合针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该方法要点是利用自制带线针和针钩,采用腹膜外内环口上方于体表投影处进针,缝线一端留在体表,从内环口上方内侧缘腹膜下潜行分离缝扎内半周,缝线留在腹腔内,退出缝针,再经同一切口刺入不带线针钩,沿内环口外半周腹膜前间隙潜行分离缝扎,利用针钩牵引出留置在腹腔内的缝线至体表,收紧两端线尾,将内环口一周完整封闭打结,线结埋藏于皮下。该法需要带线针和针钩,同样需要两次皮肤穿刺,较费时,并且容易结扎过多疝囊被盖组织外。同时,针钩在行进过程中还有勾伤组织的可能。
带线雪橇针和Endoclose取线钩针配合置线法也不同程度存在上述缺点。
另外,广大学者在临床工作中设计改进了许多器械:如观音针、特质勾式雪橇针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少疝囊手术局部创伤,节省手术时间的导线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导线针,包括具有针头与针尾的针体,在针头上设置有手术线线头引入结构,在针头上还设置有手术线线头引出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术线线头引入结构为设置在针头上的第一穿线孔,第一穿线孔内穿插手术线。
进一步的是,在针尾上设置有将手术线紧固在针尾上的手术线固定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手术线固定结构采用橡皮筋制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术线线头引出结构为设置在针头上的第二穿线孔,在第二穿线孔内穿插有引导线。
进一步的是,在针尾上设置有将引导线紧固在针尾上的引导线固定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引导线固定结构采用橡皮筋制作。
进一步的是,所述针尾呈环状结构。
进一步的是,针头为弯头并呈扁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针头上设置的手术线线头引出结构,当手术线的线头位于腹腔后,只需将针头回退至皮肤处切口内侧的腹膜前间隙处即可,不用退出到切口外,从而防止了导线针手术时两次从切口穿入而加重对病人的损伤,可使操作步骤减少,过程变得连贯,进而节约手术时间,尤其适合在疝囊手术中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线针未穿套手术线与引导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图1的基础上穿套上手术线与引导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针头1、针尾2、第一穿线孔3、第二穿线孔4、手术线5、引导线6、手术线固定结构7、引导线固定结构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未经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86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蜂鸣器的电梯对讲副机
- 下一篇:一种双金属膜片和压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