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相变蓄热混凝土养护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9116.8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3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叶文号;万军;张乃从;彭能华;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F24J2/00;F28D20/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张浩宇 |
地址: | 563124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相变 蓄热 混凝土 养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的养护系统,特别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和相变材料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混凝土养护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现在的建筑物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一个涉及环境、材料、施工等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水化热会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度不平衡,从而形成温差裂缝,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透能力。为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差。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持混凝土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在养护期间通过保温可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保持混凝土表面适当的温度,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防止表面出现裂纹。目前大多采用电加热器或蒸汽来控制养护室内的温度,存在能量消耗大、设备复杂、成本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和相变材料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混凝土养护系统。该系统采用太阳能作为热源,并利用相变材料能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型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特性来自动控制养护室内的温度,从而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相变蓄热混凝土养护系统。其构成包括养护室,在养护室中有混凝土构件和循环水系统,在养护室的顶部装有太阳能接收装置和相变蓄热装置;相变蓄热装置为密封储存的相变材料,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根据各地经纬度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相变温度范围在10℃~75℃之间。
上述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混凝土养护系统中,在太阳能接收装置的上面装有采光装置,该采光装置与太阳能接收装置的垂直间距d为20-500mm。
前述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混凝土养护系统中,采光装置是带有小孔的透光板,该透光板的厚度为2-20mm,透光板上的小孔断面是边长为2-10mm的正方形孔。
前述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混凝土养护系统中,采光装置与太阳能接收装置的垂直间距d为20mm,采光装置上的小孔断面是边长为2mm的正方形孔,相变蓄热装置中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在10℃~35℃之间。
前述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混凝土养护系统中,采光装置与太阳能接收装置的垂直间距d为30mm,采光装置上的小孔断面是边长为5mm的正方形孔,相变蓄热装置中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在20℃~45℃之间。
前述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混凝土养护系统中,采光装置与太阳能接收装置的垂直间距d为50mm,采光装置上的小孔断面是边长为10mm的正方形孔,相变蓄热装置中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在35℃~7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太阳能作为热源,并利用相变材料能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相变并能在相变过程中产生蓄热放热的特性来自动控制养护室内的温度,从而在混凝土养护期间保持混凝土表面适当的温度,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表面裂纹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该项技术就国内来说,史无先例。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太阳能并将该能量储存于相变材料中,在适当的时候通过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再进行能量释放,达到能量的最大转换,不但设备简单,制造和生产成本低,而且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节约了能源(可节约能源20%左右),使用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优势,再加丰富的太阳能可利用资源,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需要。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国2/3以上的地区年辐射总量大于50.23×105Kj/m2,如山东济南地区全年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天数达278天,全年平均每天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可以获得13665Kj的热量,辐射最高月份达19598Kj。如果将这些热量充分利用起来,足可满足每平方米的地面上8-10cm厚的混凝土达到80℃所需要的养护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断面放大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未经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91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