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9713.0 | 申请日: | 2009-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7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由毅;李慧军;徐敏武;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7/02 | 分类号: | F16C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弧 过渡 异形 小头 设计 连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尤其涉及发动机连杆。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单圆弧或双圆弧切线过渡连杆小头各过渡处在压缩载荷和拉伸载荷作用下很容易自由变形。且普通薄壁圆环形结构承受的许用比压值有限,一般汽车发动机为620巴,高强化发动机为850~900巴。比压过大时,连杆小头设计不合理就很容易变形,造成严重后果。
有一种为减小比压而设计的连杆,正如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2007年11月14日申请,2008年10月1日公开,申请号为200720191783.1,公开号为CN201125934的专利,名称为汽车发动机连杆,该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类,具体是一种汽车发动机连杆,包括杆身,杆身采用工字钢结构,整体杆身为梯形,杆身侧面有一凸台,其上面有一个喷油孔,连杆小头有两个油孔,连杆大头局部加强。本实用新型的杆身采用工字钢结构,整体杆身为梯形,使杆身强度强,受力平衡,在保证强度和应力的要求下可以减少连杆整体的质量;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强度大,重量轻。这种连杆设计虽然已经考虑到小头部分一侧受力较大的情况,但是这种设计仅仅是在杆身部分进行了调整,对于小头部分的冲击仍然不能良好的解决,不能够有效保障小头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对小头部分冲击进行缓解等缺点,提供了能有效减小小头部分冲击,缓解局部应力的发动机连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包括大头和小头,大头和小头通过杆身相连,小头的外边缘由圆弧过渡构成,小头的截面上边缘的宽度小于下边缘的宽度。
由于燃气作用力比往复运动惯性力要大得多,作用在小头上、下两面的载荷差别较大,异形设计小头解决下表面支承问题,通过增加受力大一侧宽度来减小冲击力。从而使得连杆小头能承受更大的作用力保证不变形。
作为优选,小头的外边缘由第一圆弧、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相连接构成。第一圆弧与第二圆弧通过一段共切的竖直平面相连。第二圆弧与第三圆弧圆弧连接。第三圆弧与杆身相切连接。
三圆弧过渡小头能很好的降低各过渡点的受力情况,避免应力集中,将受力很好地在各个圆弧过渡处进行分散,以保证小头处能够避免由于受力过大而造成的局部疲劳过度,从连杆小头到杆身过渡结构的形状对小头应力的影响分析看,三圆弧过渡结构明显能减少小头的应力。
作为优选,小头的截面上边缘两端与下边缘两端分别通过平面相连。
小头的截面上边缘两端与下边缘两端分别通过圆弧面相连。
小头的上下两面由于受力不同而设计的上下面宽度不同,因此上下两端的侧面不可能通过竖直的平面进行连接,可以根据安装的需要采取直面连接和圆弧面连接两种方式。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三圆弧过渡明显降低了局部应力,并且通过对小头受力大的一侧进行加宽处理,大大提高了连杆小头的许用比压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视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1-大头、2-小头、3-第一圆弧、4-第二圆弧、5-第三圆弧、6-杆身、21-上边缘、22-下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或2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根据附图1或2,圆弧过渡异形小头设计连杆,包括大头1和小头2,大头1和小头2通过杆身6相连,小头2的外边缘由圆弧过渡构成,小头2的截面上边缘21的宽度小于下边缘22的宽度。小头2的外边缘由第一圆弧3、第二圆弧4和第三圆弧5相连接构成。第一圆弧3与第二圆弧4通过一段共切的竖直平面相连。第二圆弧4与第三圆弧5圆弧连接。第三圆弧5与杆身6相切连接。小头2的截面上边缘21两端与下边缘22两端分别通过平面相连。
三段圆弧由第一圆弧3、第二圆弧4和第三圆弧5依次连接而成,第一圆弧3与第二圆弧4通过一段平面相切连接,第二圆弧4与第三圆弧5圆弧连接,由于小头2与杆身6的下边缘22受力较大,因此增加下边缘22的宽度,以减缓冲击,下边缘22比上边缘21更宽一些,因此在上边缘21与下边缘22的两侧连接面将不能够为竖直平面,可以采用平面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9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