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监测设备的网络接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9973.8 | 申请日: | 200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9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师恩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设备 网络 接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子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监测设备的网络接入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互联网的监测(控)技术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典型的基于网络的监测(控)系统应用中,主控计算机需要通过网络与各监测点的设备(从控)进行通信,因此,各监测点设备须要接入网络,以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监测设备接入网络应具备以下网络接入功能:设备能执行TCP/IP协议,且设备具有固定的IP地址和MAC(硬件)地址。由于监测设备功能的限制,通常其不能执行TCP/IP协议,也不具有网络地址,故需要通过网络接入设备接入网络,例如带网卡的计算机、网关、路由器、集线器等。显然,通过这些设备接入网络,将增加监测设备网络接入的开销和实施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应用。因此,简化监测点设备(或传感器)的网络接入方法并降低成本,将更好的推广基于互联网络监测(控)技术的应用。
当前已公开的网络接入方法通常是利用网关(或以太网通信模块)和GPRS技术等(参见CN200820008725.5一种家庭远程控制装置、CN200520013204.5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电梯监测终端、CN200520125847.9通过GPRS系统接入网络信息家庭的装置、CN200720310454.4风、光发电参数网络监测装置)。这些方法需要网关设备或GPRS通信系统,增加了应用的成本和局限性。
本装置中具有网络功能的单片机能够执行TCP/IP协议,可以利用其厂家免费提供的TCP/IP协议栈软件,该单片机还具有其厂家提供的MAC地址并可设置IP地址,故通过本装置可以将监测设备方便的接入网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目前使用网关和GPRS技术等网络接入方法的局限性,降低监测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成本,并简化网络接入方法,提供了一种利用集成了网络功能的单片机,直接将监测点设备接入互联网的网络接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措施是:
一种监测设备的网络接入装置,包括单片机、脉冲变压器、RJ-45双绞线插头、单片机数字量I/O线、单片机模拟量输入线,其特征在于单片机与脉冲变压器相连接,脉冲变压器与RJ-45双绞线插头相连接,单片机上设有数字量输入端口和模拟量输入端口,其中数字量输入端口上设有单片机数字量I/O线,模拟量输入端口上设有单片机模拟量输入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监测设备的网络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片机内部设有模数转换模块、以太网模块。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监测设备的输出端直接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入端,其中如果监测设备的输出的是数字信号,则通过串行(SPI或I2C)或并行方式接到单片机的输入口,即通过单片机数字量输入端口上的数字量I/O线接到单片机上,如果监测设备的输出的是传感器的模拟信号,则经单片机的模拟量输入端口上的单片机模拟量输入线接到单片机,然后通过集成在单片机内部的模数转换模块转换成单片机可用的数字量,集成在单片机内部的以太网模块(包含了介质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收发器PHY),将监测数据转换成符合IEEE 802.3中所有关于双绞线网络10-BaseT连接的规定,然后再通过脉冲变压器连接到RJ-45双绞线插头,经双绞线与网络相连接,从而通过本装置实现了监测设备的网络接入。本实用新型中具有网络功能的单片机可使用其厂家免费提供的TCP/IP协议栈软件。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较简单、可靠,可以方便的将监测设备接入网络,实现监测点设备与网上主控计算机的通信,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成熟,使用的元器件少,成本低,故易于实现产品化,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等显著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单片机1、脉冲变压器2、RJ-45双绞线插头3、单片机数字量I/O线4、单片机模拟量输入线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未经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99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