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手动引流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09985.0 | 申请日: | 200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9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武衡;曹常在;向鑫方;孟永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塑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手动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手动引流瓶。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心胸外科手术后进行纵膈、心包、胸腔引流及胸腔积液和浓气胸的引流均采用闭式引流瓶,即水封瓶负压引流,但此种引流装置通常不具备防止返流的功能,尤其是在移动患者时易出现液体返流,此时需钳闭引流管,进而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负担。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发研制出便携式引流瓶应用于心胸外科术后的引流,该引流瓶虽能产生正常自然引流所需的足够负压,并可防止贮液瓶内的液体返流,但是在制作加工时,由于两个单向阀未设区分标记,很容易将两个单向阀的位置安装颠倒,以至使负压手柄无法产生负压效果,影响了产品质量,并给医护人员的使用带来诸多麻烦和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加工且使用方便的便携式手动引流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手动引流瓶,包括其上设有刻度的贮液瓶和胸腔连接管,胸腔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负压手柄,负压手柄另一端连接有与贮液瓶连通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手柄内一端部设有其上制有颜色标记的上单向阀,另一端部设有其上制有颜色标记的下单向阀,上阀体和下阀体分别与负压手柄壳体固接,上单向阀与上阀体、下单向阀与下阀体均通过克崩连接,在上单向阀阀口上套装有单向阀膜片。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负压手柄采用中空软管结构。
所述负压手柄上还设有用于计量液体的刻度标记。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将负压手柄的两单向阀上制有不同颜色标记加以区分,因此便于操作人员在加工时可将两单向阀准确、快捷地安装到位,这样不仅可避免单向阀安装位置颠倒,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还可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该引流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单位的外科引流、战地救护及病员转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胸腔连接管;2、负压手柄;2-1、上阀体;2-2、上单向阀;2-3、单向阀膜片;2-4、壳体;2-5、下单向阀;2-6、下阀体;2-7、刻度标记;3、连接管;4、引流瓶;5、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便携式手动引流瓶,包括其上设有刻度5的贮液瓶4和胸腔连接管1,胸腔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负压手柄2,负压手柄2另一端连接有与贮液瓶4连通的连接管3,所述负压手柄内一端部设有其上制有颜色标记的上单向阀2-2,另一端部设有其上制有颜色标记的下单向阀2-5,上阀体2-1和下阀体2-6分别与负压手柄壳体2-4固接,上单向阀与上阀体、下单向阀与下阀体均通过克崩连接,在上单向阀阀口上套装有单向阀膜片2-3。所述负压手柄壳体2-4为中空软管结构,其上还设有用于计量液体的刻度标记2-7。所述胸腔连接管1、负压手柄2、连接管3和引流瓶4均采用无毒的PAV材料制作。
临床使用时,将胸腔连接管与患者体内引出管连接后,用手挤压负压手柄2,此时负压手柄处于凹陷状态,证明其负压手柄内有负压产生,其真空度足以使患者胸腔内的积液抽吸至负压手柄中,当负压手柄内存积三分之一左右液量时,凹陷部分自然鼓起,负压手柄连接胸腔连接管一端的下单向阀紧闭,然后再挤压手柄,使积液流入贮液瓶内,此时负压手柄继续处于凹陷的真空状态,以此循环进行引流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未经天津市塑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99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流对冲式天然气发动机快速燃烧室
- 下一篇:真火壁炉水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