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11814.1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2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5 | 分类号: | H01R13/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性连接两个电子装置。一些电子装置,如服务器,安装有电源连接器以获得电源供应。这些电源连接器通常包括一对相互配合的组件,如插头连接器与插座线缆连接器组件,该插头连接器与电路板相连接,该插座线缆连接器组件与电源供应系统相连接用以将电源传输至电路板。插座线缆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整体射出成型的绝缘本体、固持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若干插座型电源端子及若干与对应电源端子相连接的线缆。这些插座型电源端子可参考美国专利公告第3,964,815号。通过这些插座型端子与插头连接器的对应插脚型端子相配接,以使该插头连接器与该插座连接器之间达成机械连接与电性连接。然而,在某些存在高程度冲击和震动的特殊环境中,插座型端子与插头连接器的对应插脚型端子间的连接易发生脱离,从而导致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电性接触不良。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端子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与对应插脚型端子接触稳固的电连接器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包括平板状的基部、位于基部后端的尾部、由基部相对侧缘分别向上延伸的一对延长部,以及自每个延长部的端部沿基部纵长方向朝向基部前端延伸的接触部。该导接部的自由端朝向基部弯折延伸,并压持着位于自由端下方的对接插脚型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包括平板状的基部、自基部侧缘延伸而成的一对接触部,以及自基部向上延伸而成的导接部。该导接部的自由端朝向基部弯折延伸,并压持着位于自由端下方的对接插脚型端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导接部的自由端朝向基部弯折延伸,起到压持对应插脚型端子的作用,从而使该电连接器端子与对应插脚型端子接触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端子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前视图。
图5是图2的侧部透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与对应插脚型端子进行配接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与线缆(未图示)连接的电连接器端子100,该电连接器端子100一般与对接插脚型端子200进行配接。
请参照图1至图3,电连接器端子100由导电材料制成,包括一平板状的基部20、一对位于两侧的接触部22、一位于中央的导接部23,以及一尾部24。其中,基部20的相对侧缘之后部向上延伸有一对延长部21,每个延长部21的前端沿基部20纵长方向分别向前延伸有所述的接触部22,该两个接触部22呈八字状延伸,使得两接触部22的自由端较窄,以与对接插脚型端子200达成电性连接。此外,基部20后端设有定位片201,该定位片201向下延伸而成,可为电连接器端子100在对应绝缘本体(未图示)中的固定提供保持力。
尾部24由基部20的后端向后延伸而成,以与对应线缆产生电性接触,尾部24依次向后设有两对夹持翼241,且靠近基部20的夹持翼241的高度低于另一夹持翼241的高度。两对夹持翼241可借助压接工具(未图示)使其延伸并包覆于对应线缆上。
请参照各图,导接部23位于基部20上方,并包括连接部231和压持部232。所述连接部231自前述其中一个延长部21和接触部22之间的结合处朝向另一延长部21水平延伸而成;所述压持部232是导接部23的自由端,并朝向基部20弯折延伸,所述压持部232与基部20、接触部22之间形成收容前述对接插脚型端子200的收容空间,该空间的高度恰好使压持部232压持在对接插脚型端子20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持部232弯折延伸的最低点最好低于接触部22的上端缘而必须高于接触部22的下端缘,以更好地起到压持对应插脚型端子200的作用,这样,导接部23的设置不仅使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100具有与对应插脚型端子200进行接触的第三个接触点,还可通过压持对应插脚型端子200而达到与对应插脚型端子200接触稳固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其它在本实施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进变换也应当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18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