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11928.6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2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许峰;杨祥启;丁建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504;H01R13/73;H01R12/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山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遮蔽壳体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子产品中所使用的安装于电路板上并用以与插头连接器对接的插座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及遮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2759005号所揭露的一种电连接器,如该专利说明书附图4所示,该电连接器即具有绝缘本体、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具有顶壁、底壁及一对侧壁,该四壁围成收容腔。所述顶壁及底壁上均设有向收容腔内倾斜延伸的弹性臂以增大与插头连接器对接时的插拔力。遮蔽壳体自侧壁延伸出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的腿部,该腿部是自底壁上弹性臂两侧的部分翻折出以插入电路板而起到定位作用。但是,若连接器需要设置较长的腿部以满足定位效果时,由于底壁上还需设置弹性臂,则无法翻折出足够长的腿部。
一种解决方法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362547号所揭露的电连接器,如图示第五图所示,该底壁取消设置弹性臂以在底壁上留下足够长度的材料以翻折出足够长度的腿部以达到定位效果,但是取消底壁上弹性臂又造成插拔力不够的隐患。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定位效果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遮覆绝缘本体的第一遮蔽壳体与第二遮蔽壳体,所述第一遮蔽壳体具有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两侧的第一侧壁,第一遮蔽壳体及第二遮蔽壳体构成有收容腔,所述第一遮蔽壳体的第一侧壁延伸有腿部,所述第二遮蔽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固持的第二侧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第一遮蔽壳体的侧壁延伸有腿部,且第一遮蔽壳体及第二遮蔽壳体单独制造,使所述腿部可设置成足够的长度以改善定位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遮覆绝缘本体的第一遮蔽壳体与第二遮蔽壳体,第一遮蔽壳体及第二遮蔽壳体构成框体;所述第一、第二遮蔽壳体分别为该框体的一半,所述第一遮蔽壳体设有构成框体的顶壁,第二遮蔽壳体设有构成框体的底壁,所述第一遮蔽壳体设有向所述底壁延伸的腿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第一遮蔽壳体设有向所述底壁延伸的腿部,且第一遮蔽壳体及第二遮蔽壳体单独制造,使所述腿部可设置成足够的长度以改善定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并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该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20、组装于绝缘本体20内的若干端子30及遮覆于绝缘本体20上的第一遮蔽壳体40及第二遮蔽壳体50。
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示,所述绝缘本体20包括基部21、自基部21凸伸出的舌板22及位于基部21底部并与舌板22平行的底座23,该底座23支撑所述第二遮蔽壳体50以将其定位于绝缘本体2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所述舌板22凸伸方向为前方,设底座23位于基部21的下方。所述端子30固持于绝缘本体20的基部21中,且每一端子30设有固持于绝缘本体20内的固持部31、排列于舌板22上下两侧的接触部32及延伸出绝缘本体20的焊接部33。
所述第一遮蔽壳体40及第二遮蔽壳体50上下设置并构成框体,第一遮蔽壳体40及第二遮蔽壳体50分别为该框体的一半以节省材料,该框体具有收容腔60。
所述第一遮蔽壳体40设有板状的第一主体部41、自第一主体部41两侧向下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42及自每一第一侧壁42下缘向下延伸并前后排列的两腿部43,腿部43设有与第一侧壁42的下缘连接的根部431。所述第一侧壁42的前部边缘向内凹设有凹部421。所述第一主体部41上设有向收容腔60内延伸的抵接部411。所述腿部4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端子3的焊接部33的延伸方向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19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