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互感器防树脂渗漏胶条剖切胎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12023.0 | 申请日: | 200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2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马韵;谭双泉;王玉;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百利纽泰克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0 | 分类号: | H01F41/00;B26D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地址: | 300409 天津市北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感器 树脂 渗漏 胶条剖切 胎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互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互感器防树脂渗漏胶条剖切胎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互感器浇注成型模具使用的密封胶条是90°对接,如图4的胶条5所示。胶条刚搭接看上去没有问题,随着模具件的装配组合,时间上有一个推移,此时胶条有轴向回弹,胶条的密封出现问题导致树脂渗漏,脱模困难、产品外观质量差。同时,模具件在压紧胶条时也有一个受力不均的原因,从而致使搭接口面出现微小的缝隙,造成树脂料外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互感器防树脂渗漏胶条剖切胎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满足不同规格直径胶条使用,保证密封胶条对接严实,从而保证了模具密封胶条严实可靠,防止了树脂渗漏,能为企业增加可观经济效益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胎具剖切的胶条搭接面由90°改为45°,两个接口正反对接,增大了密封胶条接触面积,保证接触严实,即便受到外力施压也不出现开口现象,保证不渗漏树脂,充分利用胶条使用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互感器防树脂渗漏胶条剖切胎具,其特点是:胎具为板式结构,板式结构上面有胶条槽和剖切刀口,胶条槽和剖切刀口夹角为30°-60°。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互感器防树脂渗漏胶条剖切胎具,其特点是:胶条槽与剖切刀口夹角为45°。
所述的互感器防树脂渗漏胶条剖切胎具,其特点是:剖切刀口有2-5个。
所述的互感器防树脂渗漏胶条剖切胎具,其特点是:胶条槽有1-3种尺寸。
所述的互感器防树脂渗漏胶条剖切胎具,其特点是:胶条槽平行排列,截面为方形或圆形。
所述的互感器防树脂渗漏胶条剖切胎具,其特点是:板式结构为平面长方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互感器防树脂渗漏胶条剖切胎具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全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这是一种应用在浇注模具密封装置中,用于加工密封胶条的胎具。该胎具是一个加工标准胎具,可供用不同直径的胶条同时剖切使用,利用的原理是保证剖切后的胶条截面为椭圆形,角度为45°,两个接口正反对接,既增大接触面又保证接触严实、即便受到外力施压也不会出现开口现象。从而保证了模具合模后的密封性。本胎具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经济效益好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剖切后胶条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胶条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胎具,2-胶条槽,3-刀口,4-胶条,5-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阅附图1、图2和图3。
实施例1
一种互感器浇注成型模具防树脂渗漏胶条剖切胎具,剖切胎具1为长方体平面板式结构,长方体上面有胶条槽2和剖切刀口3,剖切刀口共2个,胶条槽有2种共5个,分别为直径为φ5的槽3个,直径为φ3的槽2个。胶条槽和剖切刀口夹角为45°。胶条槽平行排列,截面为方形。部切后胶条4见图3。
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互感器浇注成型模具防树脂渗漏胶条剖切胎具,把胶条放入该胎具的长槽中,加工出的胶条如3所示,胶条的端面为45°,这种加工方式加工的胶条搭接面由90°改为45°,两个接口正反对接,接触面积加大了30%左右,接触严实,即便受到外力施压也不会出现开口现象,其效果也是明显的,同时也解决零头胶条的搭接利用问题。
使用过程:如图1所示的互感器防树脂渗漏胶条剖切胎具,在该胎具面上有5个长槽,可以放入两种规格尺寸的胶条,其中上面3个槽可以放入直径为φ5的胶条,槽的尺寸为5×4.1,下面2个槽可以放入直径为φ3的胶条,槽的尺寸为3×2.3,待把不同的胶条放入指定槽里后,直接使用薄壁小刀从两个斜45°的刀口里按照轨迹依次的切断胶条,从而保证胶条的端面为45°,这样胶条在模具里可以把断口为45°接口正反对接,保证了模具合模后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百利纽泰克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百利纽泰克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20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