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储油罐的组对焊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13526.X | 申请日: | 200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2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杜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重钢机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0459 天津市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储油罐 焊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对焊接胎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立式储油罐组对焊接的多点抱杆倒装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大型油罐的制作是很繁琐且比较难的,像罐壁的制作需分层分段组对焊接,因为:第一是板的板尺有限,第二就是板面弧度的煨制难度较大。
以前制作采用的是用千斤顶顶升倒装组对焊接的技术方法,该方法比较笨、效率低,且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储油罐的组对焊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用于储油罐的组对焊接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罐底中心设置中心立柱,沿罐底圆周均匀设置起吊立柱,所述中心立柱通过钢丝绳与起吊立柱连接,所述起吊立柱通过斜拉支撑杆固定,所述每个起吊立柱上部设置倒链,所述倒链一端通过吊板连接胀圈段。
胀圈段之间用螺栓连接形成整体胀圈,胀圈外径与罐壁内径一致。每胀圈段用螺栓连接成一大段,大段之间用千斤顶把胀圈胀紧在罐壁上,每节胀圈的长度在4-6米,每大段之间用32吨千斤顶胀住,胀圈用双根20#槽钢滚圆支撑圆弧拼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储油罐组对焊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安装、拆卸简单,效率高,质量好并大大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提升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提升后示意图;
图3是图1和图2中胀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心立柱;2、钢丝绳;3、起吊立柱;4、斜拉支撑杆;5、倒链;6、胀圈;6-1、螺栓连接件;6-2、千斤顶;7、挡板;8、吊板;9、罐底;10、罐顶;11、第一层罐壁;12、第二层罐壁;13、第三层罐壁;14、第四层罐壁;15、第五层罐壁;16、第六层罐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用于储油罐的组对焊接装置,包括固定于罐底9的中心立柱1,所述中心立柱1通过钢丝绳2与周圈起吊立柱3连接,所述起吊立柱3固接在罐底9周圈并通过斜拉支撑杆4支撑固定,所述每一起吊立柱3上部一端挂有一倒链5,所述倒链一端通过吊板8连接胀圈段6,所述倒链5用于提升胀圈段6。
如图3,胀圈段之间用螺栓6-1连接形成整体胀圈,胀圈外径与罐壁内径一致。所述胀圈段6通过千斤顶6-2胀紧在罐壁内。
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如下:参阅图1~图2,已完成焊接的罐顶10、第一层罐壁11、第二层罐壁12、第三层罐壁13、第四层罐壁14和需提升的第五层罐壁15,所述第五层罐壁15在提升前其外侧先分两段煨制焊接好第六层罐壁16,通过站在每一起吊立柱3的人拉动倒链5,促使胀紧胀圈段6和靠胀圈段6胀紧的第五层罐壁15提升,提升高度等同于第六层罐壁16的高度,然后通过人为的挪动和敲打或者利用锁链致使第六层罐壁16下面紧贴固接在罐底9周圈上的挡板7,上面内侧与第五层罐壁15内壁重合,并实施焊接层与层间的对接口和两段第六层罐壁间的纵向对接口,然后卸力胀圈段6的胀紧千斤顶6-2,拉动倒链5促使胀圈段6下移至第六层罐壁16中下部位,然后再用千斤顶胀紧胀圈段6并使胀圈段6胀紧第六层罐壁16内侧,再把下一层罐壁紧贴到第六层罐壁16的外侧煨制焊接成两段,进行下一层提升倒装,依次类推,整个储油罐罐壁的组对焊接将完成,然后实施焊接最后一层罐壁与罐底9的焊接成型,整个油管制作也将完成,然后拆掉中心立柱、起吊立柱、挡板等。
罐体提升所需起吊立柱数量选择:起吊立柱的数量的选择根据罐体的重量和直径确定,单个提升重量不超过5吨。
每提升一层,重量随之增加一层的重量,各个倒链的受力将随之增加,可以通过增加提升立柱的数量节约人力,也可以在每个提升立柱边增加人手。
尽管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上述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重钢机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重钢机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35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温可固化聚合物及其前体
- 下一篇:晶体管及该晶体管的制造方法